方面进行审查,其中,适当性的审查就需要考虑公共利益。《英国皇家检控官守则》规定,检察官在审查起诉时,需要对证据和公共利益进行检验,公共利益往往对案件的 ],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392页。 [2]马新东;《论不起诉制度的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 [3]参见韦以明、蓝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67.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不断遇到视听资料,司法机关并没有因为当时实施的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这种证据形式,就否定其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资格和有效性[13]。 (二)承认电子数据证据能力 法、实验法、对质法、反证法、排除法等。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也离不开这些方法。只是由于电子数据的开放性、易变性、无痕性而使得印证法、实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45.html -
了解详情
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不同于侦查程序,必须全面地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亦不同于司法审判程序,判定是否有罪或无罪。它是进入侦查或审判程序之前 个人因素对立案决定的影响,较好、客观地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和判断,综合各方意见,防止立案不实和草率不立案。 综上所述:公安立案工作作为公安刑事诉讼活动中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9.html -
了解详情
政法委员会进行汇报,经受各式各样的审查程序。 更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过于模糊的情况下,刑事法官普遍倾向于追诉犯罪, 、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2]参见郭国松:《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60.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地说都应当加以证明[12];第四,证据需要事实才能用来认定案情,这属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就归为证明要求的范畴。不能把对案件事实的 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13]陈光中,周国均.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1)。 [14][15][21]熊秋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22.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地说都应当加以证明[12];第四,证据需要事实才能用来认定案情,这属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就归为证明要求的范畴。不能把对案件事实的 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13]陈光中,周国均.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1)。 [14][15][21]熊秋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37.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有权对该证据的证明价值以及它对诉讼的公正性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加以权衡,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在德国,是基于利益权衡原则,即侵犯人的尊严和人格自由所得 CO,1978,pp65-90. [xxiii] 有关西方各国刑事审判前的司法审查机制的比较,参见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之第六章,中国人民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3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活动,并依此接受法官的审查和监督。如有违上述原则,法官可运用裁量权认定其行为无效或依法对其施以某种惩处。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 ,以缜密的、合逻辑性思维方式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并以合乎理性的法律和依证据确定的事实作出裁判,它保证了司法活动的可预见性,增加了司法透明度。司法行为的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03.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完全套用于个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认为查明案件事实完全能够做到客观真实,于是提出审查判断证据的标准是客观 或者高度盖然性、较高盖然性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7) 由于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性质不同,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分担不同,对证据的取舍不同,因此,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99.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这一政策体现在刑事诉讼法中是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了证据的基本属性、收集证据的原则、定案的根据、证明的标准以及其他有关证据的 的判断即是越轨,很显然在这里邪教必然是越轨行为。早期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认为某种事物违反人类本性的判断即是越轨,这种认识也有偏见。犯罪学家认为,某种事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