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界至今也未有一部与王亚新所著的《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相类似的、全面而充分地描述一国诉讼制度的 与此同时,立法又沿袭了大量基于犯罪控制需要的超职权内容,如规定审判人员庭前可以审查案卷材料(第150条),法院有权使用书面证据(第157条),有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9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学界至今也未有一部与王亚新所著的《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相类似的、全面而充分地描述一国诉讼制度的 与此同时,立法又沿袭了大量基于犯罪控制需要的超职权内容,如规定审判人员庭前可以审查案卷材料(第150条),法院有权使用书面证据(第157条),有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17.html -
了解详情
如诉权) 。国家为国民提供司法保护,即以审判权保护国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利用民事诉讼制度,对国民来说是一种利益,而被法律承认得以享有这种利益的权利就是 浪漫主义与司法理想主义,因而是极不现实的。而当法律存在漏洞或发生冲突时,需要经由什么途径来对其加以弥补或予以协调,欧陆法律发展史已为我们展现了比较清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33.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核实。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料,并积极配合调查。”“医疗鉴定办法”第二十六条也规定,“专家鉴定组 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组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鉴定人询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39.html -
了解详情
日起施行,主要针对我国于1991年4月9日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也首次明确规定了举证时限,现笔者就 是在其后,则规定举证时限有何意义?而且,规定证据交换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互相传递证据”吗?需要确定双方争议的焦点(即有些同志所称的争点)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2.html -
了解详情
和适用法律。因此,在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上,从最高人民法院起草《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说明看,“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分配举证责任,这样 裁判。 当然,如何分配举证责任才算是科学、合理的,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借鉴外国先进的立法或判例制度以及结合我国审判实践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认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9.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人民法院就得再审,并且由人民法院承担错判责任(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但当事人、社会各界会认为是 监督程序,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首先应解决再审程序设置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问题。我们要破除“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再审指导思想,那么应以什么来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html -
了解详情
中效益价值。 结束语 有人会提出,本文所称的“证明责任”实际上就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本文认为,之所以弃“审查核实”而取“证明责任”,是 因为在 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P195,人民法院出版社。 (4)参见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载《法学研究》92年第3期。 (6)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1.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在诉讼程序中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具体表现为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均由法院为之;当事人在诉讼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中最突出的是法院拥有 庭审程序中如何正确行使阐明权,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什么时候向当事人发问,如何问,问什么,需要法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公正意识。阐明权用得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9.html -
了解详情
美法的判例法的传统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基于不同的政策需要,在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了大量的例外规则。这些例外规则往往要依赖 [J].法学前沿。法律出版社。2001.第89页。7李琛、丁子薇,香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简述[J].律师世界。1998(4)。8蒋耀祖,中美司法制度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