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53.html -
了解详情
,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为减少(相当于责任减少说)。第三,对中止犯减免刑罚,有利于鼓励犯罪人中止犯罪,促使犯罪人悬崖勒马,有利于及时保护合法权益,避免给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相当 除外。”这两条规定,就隐含着法定最低刑为3年或3年以上的犯罪为重罪行,反之则是轻罪行的结论。这一结论还可以从刑法的有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154.html -
了解详情
而中止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在此,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中止犯罪的是中止犯。这意味着,在着手之前,行为人如果与其他共犯者之间解除 的归责原理。 即使不是因为突发事件导致因果关系的中断,行为人脱离后未采取措施防止犯罪行为发生的,也可能成立脱离。案例18:甲乙意欲共同毁坏丁的私家车,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07.html -
了解详情
而中止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在此,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中止犯罪的是中止犯。这意味着,在着手之前,行为人如果与其他共犯者之间解除 的归责原理。 即使不是因为突发事件导致因果关系的中断,行为人脱离后未采取措施防止犯罪行为发生的,也可能成立脱离。案例18:甲乙意欲共同毁坏丁的私家车,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61.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相符。行为的主观恶性减小,而且也有利于鼓励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减小对社会造成实际损害。? 3?成立犯罪成立模式下的中止。这种观点对刑法分则条文是以犯罪 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导致了某种特定的危害状态的出现为成立条件之一的犯罪。? (3)立足于处罚根据的角度对危险犯概念表述。危险犯是对合法权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45.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虽承认共犯的脱离这一概念,但强调成立共犯的脱离需要行为人基于己意中止犯罪,需要为切断自己与其他共犯之间的关系,防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以及既 版),成文堂2006年版,第261-262页;等等。 [2] 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2页。 [3] 参见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5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相符。行为的主观恶性减小,而且也有利于鼓励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减小对社会造成实际损害。? 3?成立犯罪成立模式下的中止。这种观点对刑法分则条文是以犯罪 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导致了某种特定的危害状态的出现为成立条件之一的犯罪。? (3)立足于处罚根据的角度对危险犯概念表述。危险犯是对合法权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98.html -
了解详情
。在此种情况下,引入共犯关系的脱离这一制度,将具有中止犯罪的意图却难以达到犯罪中止客观方面要求的行为人认定为共犯关系的脱离犯,不但能够客观地 》,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86-187页。 [22]参见刘雪梅:《共犯中止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2页。 [23]同前注[1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05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三、聚众斗殴罪的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状态。对于聚众斗殴罪, 黄金桥的刑事政策,这不仅有利于促使犯罪分子在关键时刻幡然悔悟,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德安,单位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068.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严重后果尚未发生,即构成既遂的犯罪。”③ 或者更简洁地称之为“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 悔悟,搬走大石头,避免了车毁人亡,但行为人仍成立犯罪既遂。果如此,我国鼓励犯罪人积极中止犯罪、保护法益的刑事政策如何体现?这是否违背了社会大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7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