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大特色;4、在约束的主体、调查的领域、渊源上拓宽了行政法的范畴,使英国的行政法成为一个发达的综合行政法体系。由此,笔者认为,现代 特霍夫(ErustForsthoff)做出了有代表性的贡献,他在1938年发表了《作为给付主体的行政》一文,创造了“生存照顾”和“给付行政”理论。通过生存照顾的概念,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71.html -
了解详情
,也无法实现行政执法预期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单行法律赋予行政主体采取强制性手段的权力也是必须的。第二,《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 322——323页。[34]参见上书第324——327页。[35]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行政法室主任李援:中国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构想。[36]参见李援:中国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4.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但行政执行是系义务人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所生,而民事执行则因义务人不承担私法上的义务所致;(2)主体的合离不同。民事执行禁止“自力 。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执行罚(Ungehorsamsstrafe),系指相对人拒不履行义务时,行政主体以不断处罚的手段(如强制金)迫使相对人履行该义务。行政执行与执行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7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的积极要求。而且虽然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都是行政主体必须遵循的,但更能体现行政法基本精神的是法律保留原则。因为法律优先原则仅要求任何行为 对自身的管理,不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因而长期以来内部行政都由行政主体自行调整,无需通过法律加以规定。[13]但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61.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现阶段我国行政法制的一大特色。所谓制约与激励兼顾,是指行政法既要制约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预防、制裁违法行政,又要约束相对方滥用相对方权利 行政救济制度业已确立,权利救济与行政权的司法监督体系基本形成,这对于推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保障相对方合法权益而言,的确举足轻重。虽然这些权利救济与行政权司法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6.html -
了解详情
和地方团体以及国家一样,是一个行政主体。[6]那么,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地位有什么区别呢?韦德在《行政法》一书中认为,如果大学是 thirdedtion,P105.[35]同20,页309.[36]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9)海行初字第103号。需要说明的是,一审第一次开庭时,原告刘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4.html -
了解详情
多样性这一特征,我们可以作如下释义:其一,行政事实行为绝大多数是行政主体依据行政法的一般原则,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基于行政职权实施的行为,故 权益事实的情形-如补充性行政事实行为伤及无辜-乃不容置疑。根据行政法治原理,行政主体对行政事实行为损害结果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途径应当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22.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着行政规范渊源的性质和地位。依同样的原理可知,制定行政规定的主体本身所具有的行政职权等级也决定着各类行政规定相互之间的等级关系[23].值得关注 广泛全面地以作为整体的行政体系内在的职权—渊源关联对应关系为思考基础构筑行政法的规范体系[26].以整个行政职权—行政规范渊源的体系为前提,《行政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4.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3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王万华。行政程序法研究 又有所发展,规定了最长保护期限。这种发展更加有利于督促权利(权力)主体行使权利(权力)、维护社会关系的确定性,更加符合公权利(力)的特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法学的学科大厦。(一)曹履贞编辑《行政法》《行政法》[6]一书,由设在东京的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湖北法政编辑社,于!%$年作为“法政丛编”第三 生活实践的必然体现。参考文献:[1]参见何勤华著:《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第170页。[2]关于这三名行政法学家的作品的详细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