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上设立挪用公款罪是为了惩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这一立法初衷。这通过对挪用公款罪的立法沿革的分析不难看出。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 在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情况下,对于单位实施的该种危害行为的案件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刑法中针对自然人犯罪规定的法条来追究刑事责任,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在目前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的情况下,应当直接对危害行为的直接实施者、参预者以及直接主管人员等以个人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此种处理 年经合组织开始研究利用刑事法律对付计算机犯罪或者滥用的国际协调的可能性,1986年发表了“与计算机相关的犯罪:法律政策分析”报告,建议成员国对现行法律和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8.html -
了解详情
的构成要件。二、欺诈诉讼行为的罪质分析欺诈诉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但不是所有的欺诈诉讼行为都要以犯罪论。罪与非罪的界限应如何划定呢?这里首先 是犯罪,否则就是‘无效果’”。[6]立法上的犯罪化旨在抑制社会成员实施某些行为的意念和动机,通过立法的行为导向功能减少危害行为的发生,但在不少场合,立法禁令本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8.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针对的犯罪行为,从性质上看是比较轻微的,其程度相当于我国的行政违法。可以说严格责任适用的危害行为的严重程度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 政策针对此类质疑,我们认为,应当结合《批复》的内容以及对行为人主观方面推定具体分析。《批复》规定的不认为犯罪的条件是:(1)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幼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8.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具体的犯罪,因此,也缺乏把本罪既遂的时点提前的必要性。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本罪是举动犯,因此应将本罪既遂的标准 年第2期。[3]当然,并非向他人传授实施一般违法行为的方法的行为的危害社会的程度达不到需要作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笔者认为,向未成年人传授实施一般违法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4.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作用。但新刑法典所设计的受贿罪犯罪构成网络并没有严密到足以包容全部变形的严重的受贿行为。 根据对上述四种多发性犯罪的犯罪构成的分析,可以看出,立法者对 规律的科学预测,规定了许多已经显现或即将出现的危害行为的新的犯罪构成,从而将刑法反映现实和刑法预见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主要表现是: 1、适应维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2.html -
了解详情
,在讨论中找出答案。 本文首先对保安处分作了界定,阐明了其涵义、分类及与刑罚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保安处分的必要性,指出其功能,在国外立法中的体现,在 )刑法上的保安处分和行政法上的保安处分 这两类保安处分的根本区别在于:行政法上的保安处分不以犯罪行为或其他危害行为的发生为前提,只要行为人有实施犯罪行为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3.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用“举动犯”的术语,但从其论述来看,二者意义是一致的,因为其主张,行为犯的既遂是以某种法定危害行为的着手实行为其构成标志。(注:参见梁世伟: 行为的性质。如果否认这一点,也就等于否认该种犯罪行为的存在。而且,在我国刑法犯罪构成客观要件,讲的是“行为”,而非“举动”,使用“举动犯”这个术语似与立法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9.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客观三方面进行理论剖解,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展开对共同的认识因素、意志因素、物理行为和心理行为的探讨。当然,并不是解决共同犯罪的构成 。也即共同故意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相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犯人均对同一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56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内容,除行为外,它还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危害结果等要素。这些要素与危害行为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危害行为的法益 扩大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范围。(29)本文赞成李金明对主观说的分析。 综合性判断标准抓住了等价理论的实质问题,因此无论是新保证人说还是我国学者熊选国的论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0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