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而推动中国法学研究的发展,我们究竟应当首先细致解释西方法学理论、不断引入西方法学理论,还是应当首先在中国法学内部积极拓展新的思路、发展新的思考? 在我 引发的实际问题,其所产生的对西方法学理论的某种需求如何可以增加。当在中国法律实践中发觉了真正的问题,并且由此展开中国式的法学探讨,西方法学理论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html -
了解详情
中加以明确规定。作为上帝死亡之后的理性替代,人民成为新时期的立宪或立法者。可是,当中国引入人民概念作为自身法律体系的基础,人民所替代的其实并非上帝,而是上天 伤害,要么是增进其利益,如禁酒驾、强制系安全带、强制戒毒等。父爱主义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引发高度争议,早在启蒙时期,就在洛克与菲尔默,[58] 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5.html -
了解详情
几代人的努力;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的移植,而是几代中国思考、探索以至流血牺牲的结果。参见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 34]参见《联邦党人文集》第七十八篇,载法学教材编辑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77~378页。 [3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5.html -
了解详情
《增加惩处性骚扰规定 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载《中国妇运》,2004年第9期。 13.刘瑛:《性骚扰问题的法律思考》,载《工会论坛》,2004年9月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雇主民事责任研究》,载《法学论丛》,2004年第3期。 29.徐爱国、李桂林、郭义贵:《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49.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哲学的研究时间不长,前几年连续研究了三个人:哈耶克、休谟、黑格尔。近期开始转向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和李强、张千帆 管什么不该管。 我想我对高老师的这个长文章还是非常欣赏的,他洋洋洒洒地从西方思想史的重要关节点开始梳理,从而得出一些结论来。这个结论对于我们法学界的学者和同学们思考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调整对象的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 将法划分为应然法与实然法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它来源于自然法理论,与自然法与实证法的区分,主观法与 研究日趋边缘化{34}。人都倾向于畅想美好的未来,法学研究如是。历史厌倦症同样存在于我国的民法学界。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法的发展演变,对于法史学者而言,显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29.html -
了解详情
所需要的就事论事的思维奠基于规范分析的合法与违法的思维。我们认为,在创建中国法律解释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重视方法论的解释学,把西方的分析方法 维护法律的安全性有积极意义,但非常容易出现机械司法。在法律思想史上人们对这两种姿态争论不休,因而使得法律解释的领域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哈贝马斯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7.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误解),因此他们的著作(即法学研究)已开始就具有更多的理性思考的一面,比如说,瞿同祖的《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到现在都还是一本经典的著作 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38] 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刘北成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86页。 [39] 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183.html -
了解详情
上各家各人的法学著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分梳,澄清并复现中国法律思想之流变传承的心灵史轨迹,建立一个中国法律思想的系谱,继而形成汉语版的法理学 雄心未泯,但怎奈时事变迁、学问旨趣转变,周著洋洋60万言对法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吸纳甚微,欲再现当年论文一呼百应之轰动,恐亦困难。22 值得一提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02.html -
了解详情
各家各人的法学著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分梳,澄清并复现中国法律思想之流变传承的心灵史轨迹,建立一个中国法律思想的系谱,继而形成汉语版的法理学 雄心未泯,但怎奈时事变迁、学问旨趣转变,周著洋洋60万言对法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吸纳甚微,欲再现当年论文一呼百应之轰动,恐亦困难。 22 值得一提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