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行为的规定也较少(除了逮捕行为外,秘密侦查行为几乎未有涉及),但相当一部分条文仍较为明确具体,刑事诉讼在整体上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办案的制度格局 与限制的导向。诚如彭真所言,这部法律有五点值得特别注意:公检法三机关分工协作、互相制约;除法定机关外,其余任何机关不得行使这些权力;公检法办案要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56.html -
了解详情
。当下的犯罪形势对我们整个刑事诉讼制度实现犯罪控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完善了强制措施 负责监察律令的遵行,以及国家权力的分工协作等,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始终对现实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刑事诉讼制度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8.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国家权力的行使,而刑事诉讼法遭遇的却是三种国家权力: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一个国家的权力运行态势通过刑事诉讼这个凸透镜无疑尽收眼底。现代意义上的 定和国家本位主义的观念是何等的顽固。 宪法第135条是一条完整的规定形式程序中全力分工与制衡的条款。该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71.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即使在情况极为紧急的情况下,法律赋予侦查机关以临时应变的权力,但是事后也须立即取得法官的追认。美国联邦刑事诉讼法则第4条规定:逮捕令需由治安法官签发 也表现出巨大的宽容。 在中国当前的制度设计上,我们确实看到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工,但是距离分立的地步似乎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9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受刑事诉讼的制约 我国现有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是符合我国现行公、检、法三机关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司法体制的。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 法律依据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种思想经过200多年历练,现在作为法律原则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两个层面有所体现,例如,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任何人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控审分离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法定原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原则之一[1].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也渗透 诉讼程序的制约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发生、变更、终止刑事诉讼法律关系行为的把关上,审前程序表现在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生产的产品的检验上。此外,我国还有西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3.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权、诉权与当事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应当根据诉权理论,对刑事诉讼构造、侦查中司法控制机制、检察官起诉裁量权以及审判方式之改革等问题进行制度性变革。 人追问。显然这里的对抗,既不能解释为司法权之间的对抗(因为司法权之间只有分工、配合和制约,而没有对抗),又不能解释为司法权与当事人权利之间的对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9.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提供了前提。控审分离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法定原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原则之一[1].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也 诉讼程序的制约机制主要体现在对发生、变更、终止刑事诉讼法律关系行为的“把关”上,审前程序表现在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生产的“产品”的检验上。此外,我国还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78.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之内有效的一项法律制度。超过法定期限,申诉权即行消灭。 申诉时效是刑事诉讼中很有必要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可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申诉权,及时有效 ,有利于服判息诉。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申诉案件,怎样确定各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与分工,这是申诉人提出申诉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早在1979年,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3.html -
了解详情
享有的其他权利形成对抗(如被告人的沉默权与侦查机关的讯问权),只有这种控辩双方平等抗衡的对抗,才能体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公正性价值。第三,作为裁判者的 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第四,三机关之间的分工负责、互相制约与三者之间的互相配合是相矛盾的,实际上现行的刑事诉讼结构模式是三机关流水作业的线性结构,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