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陈兴良.刑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74. [6] [日]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10. [7] 周雪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A].刑法问题与争鸣(第七辑)[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149. [8] 蒋小燕.试析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的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因此, 现场的行为,但是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所有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逃逸的行为,由于司法实践的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如何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92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认定,被告人李金宝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被害人查建设不负事故责任。 某市检察院已被告人李金宝犯交通肇事(逃逸)罪,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审判: 某市人民法院 公安机关自首,可以从轻处罚。原判审判程序合法,但认定犯罪事实、定罪及适用法律不准,量刑不当,应予纠正。上诉人李金宝的上诉理由成立,予以支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809.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8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五种情形,都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情形。先行行为必须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才可以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而存在。两者是毛与皮的关系。交通肇事逃逸 要件。行为人主观上有且只有逃避抢救或肇事责任的动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本质在于肇事者对于自己先行行为带来的抢救义务和法律责任承当的逃避。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26.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致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逃逸情节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这里,交通肇事逃逸被认定定罪情节而非量刑情节。即在这种情形下 原则(即在定罪量刑时,禁止对同一犯罪构成事实予以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当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已被作为定罪情节后,就不能再被作为量刑情节,即在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66.html -
了解详情
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之一。一、高速公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及案件特点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 案件看,发生肇事逃逸归结为以下几种原因:首先,一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对交通肇事者的处罚加大了,驾驶人在事故中承担的责任也在加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61.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致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逃逸情节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这里,交通肇事逃逸被认定定罪情节而非量刑情节。即在这种情形下 原则(即在定罪量刑时,禁止对同一犯罪构成事实予以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当交通肇事逃逸情节已被作为定罪情节后,就不能再被作为量刑情节,即在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30.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明知伤者如不及时抢救必然有死亡的现实危险,肇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置伤者于不顾,逃离事故现场,致使伤者得不到救治而死亡。此时行为人 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如果行为人不明知伤者有死亡的现实危险性,只能按照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论处。不过,无论肇事者是否明知伤者有死亡的现实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47.html -
了解详情
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刑事责任重。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而被判刑的人。其中,有的交通肇事逃逸者心存侥幸,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也有的缺乏起码的道德和良知,不仅不积极救助伤者,还利用他人救助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2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