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角度讲,前者称为客观解释,后者称为主观解释。 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分野的标志是《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相继颁布。《法国民法典》的产生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民事社会,民事社会主要保护每一个民事人的真实意思;但到了《德国民法典》的产生时代,西方已经进入商事社会,民法也不得不受到商法的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73.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典制定中的定位论 析:民法本位在中国民法典制定中的定位值得论证和分析。《法国民法典》以它的原则影响了世界,《德国民法典》则主要以它严密的体系 权利,实现个人利益的神圣使命。 社会化及民法典的模式设计不必引起中国民法典私主体权利本位的质变。《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模式设计不尽相同,然其私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33.html -
了解详情
詹姆斯高德利先生(James Gordley)认为,在20世纪里,法院通过利用《德国民法典》第242条诚实信用原则和138条善良风俗原则等诸多原则而实现所谓 事业做出什么实质的贡献。美国《合同法重述》这种调和法律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特殊形式的法律文件为中国民法法典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和可资衡量的尺度,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9.html -
了解详情
发表过意大利文的演说[52]。他是英国社会科学协会的通讯会员[53]) ,考察了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法院、诉讼程序和法典。回到美国后,他就发表一些文章和小册子鼓吹 德的这一暗器来自大西洋彼岸的萨维尼。萨维尼在与蒂堡关于是否要马上制定《德国民法典》的论战中提出了历史法学派的基本观点:其一,法律如同语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88.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制度作进一步的研究后再作评判。三、物权制度的理念:在自由与强制之间(一)德国民法典为什么不直接规定物权法定原则,而由学说来解释「17」要走 那么物权法定主义则是体系化思维的产物。然而,德意志人为什么如此潜心于构造抽象化与体系化呢?与法国、英国或者西班牙的历史明显不同的是,在德意志发生的事情的记载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1.html -
了解详情
事件的感觉,完全不给学者任何尊严。立法体制还是有些问题。法国民法典就是由四个很有名的人起草,德国民法典是通过工业、法学、农业代表,20多年才通过,日本也 差。《皇权与政权》一书说明了国家权力的薄弱,只能深入到县一级,县以下就由地主、告老还乡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来治理,“乡村治理”。中国古代没有民法吗?怎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2.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人的普遍商化,使商法所规定的商人已很难与自然人和法人相区别,法国商法和德国商法分别采用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试图将商事法律规范与 由治安警察国家过渡到行政国家,主动介入‘市民社会’的‘私生活’”[16],因此,从法国民法典的传统民法,发展到1919年魏玛宪法所规定的“所有权负有义务,其行使应当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承受了古罗马法典化的传统。作为近代范式民法典的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其编纂活动分别完成于19世纪初叶与末期,该民法典体系取材于罗马法的《法学阶梯》或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首先,在法国,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商法依然是基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换言之,法国知识产权法典与法国民法典是体系分立的两部法典,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说明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债权的效力在于“请求”,而并不直接发生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力。《德国民法典》也明确规定:“债权人因债的 第三种立法不承认物权行为,认为债权行为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力。《法国民法典》为典型代表。该法典第71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得因继承、生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80.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过是516条,还不足法国民法典(2283条)和德国民法典(2385条)的1/4、日本民法典(1044条)的1/2,而与内容十分简单的捷克民法典( 。从立法的社会效果出发,我们必须变“宜粗不宜细”立法为“明确性”立法。2.加强民法理论研究,大胆借鉴、吸收国外民事立法例。这是完善民事立法的理论基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