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范畴,而法益侵害则仅仅是社会危害性的客观方面,旨在说明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客观表现或者结果。俄罗斯刑法学者认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亦即有害性,表现为对刑法典所 结果的发生才出手绳治,换句话说,当一般公众的生命安全经常面临某一危害行为的威胁时,刑法就应当介入。具体来说,刑法对抽象危险之防范须符合以下几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29.html -
了解详情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如果不深入研究,不作比较分析,便人云亦云地搬用法益说,则有盲目跟风、赶时髦之嫌。 5、法益说在其 犯罪行为的本质,就能有效地克服法益说对犯罪本质解读的局限。 2、为什么危害行为侵害相同法益却构成不同犯罪并设置了不同的法定刑?法益说对此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714.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要求立法者在设定刑罚时要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区别对待。而通过以下分析,笔者认为这三个罪的犯罪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危害性。首先,这三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56. ⑷赵秉志,田宏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110. ⑸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011.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吸毒、赌博、卖淫、嫖娼四种行为的社会危害相差无几,而刑法只将为从事卖淫、嫖娼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单列出来作为窝藏、包庇罪处理,显然不 治罪,依上文对窝藏、包庇罪客观行为的分析,对这些犯罪完全可依窝藏、包庇罪治罪,无需进行单独的拟制规定。但是,构成其他犯罪的,如协助组织卖淫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537.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精神病、何种精神病、实施危害行为的精神状态,还涉及精神病与辨认或者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从鉴定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尽管临床医学能够发挥 分析,故意伤害案件应当不在保障之列。即使是在上述几类严重犯罪的案件中,其法条仅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如果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9.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分为作为犯类型和不作为犯类型。下文对故意犯罪类型和过失犯罪类型作一简介。 在针对原因行为的主观要件的分析上,学界未见分歧。但是,对于结果行为的主观要件 第二款罪的处罚不得重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的危害行为的法定刑。 第一款中的特定犯罪行为告诉才处理的,第一款罪也为告诉才处理。 【作者简介】 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65.html -
了解详情
}(P62)菲利则指出,脱离了犯罪人的对犯罪行为的分析不能阻止犯罪浪潮的上升,不能为社会提供哪怕是一点的防卫社会的有益措施,如果说古典学派的 P38-39)[6] 被害人信条学认为不只应该阻止犯罪人以危害社会的方式去行为,还必须阻止被害人以对社会不利的方式去行为,甚至不惜责令被害人自我承担责任。这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60.html -
了解详情
卖淫案件、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案件[9]等等。 二、现说的缺陷罪名说与犯罪行为说之分析 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分歧和论争,笔者以为,是因为以往的罪名说和犯罪 论的提倡 笔者认为,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情形,既不是指具体罪名,也不是指危害行为,而是指犯罪构成。详言之,这八种情形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4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呢?这仍然是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所关心的问题。 综上可知,追究上述两种人在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从表面上看是 )根据此解说,原因自由行为的故意、过失, 乃是指基于自陷于精神障碍状态以前所存在的,使犯罪事实发生的故意或过失。其二,认为应具体分析加以确定。因为原因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62.html -
了解详情
,也应视为不满14周岁,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同理,对16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只能令其对法定的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对18周岁生日当天犯罪的, 某种犯罪,在行为人已满16周岁以后又继续实施相同犯罪的,是否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认为,具体情况应当作具体分析。如果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所实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