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掌握的线索;(4)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 参照上述规定的精神,犯罪分子检举揭发对合犯罪行为的,也不能认定为立功。所谓 特别严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等酌定从重情节,在考察犯罪行为和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分析各种量刑情节的性质及具体情况,如自首的主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138.html -
了解详情
了规定,这次修订,在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增加了对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专营专卖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等犯罪行为的规定。不再笼统规定投机倒把罪,这样有利于避免执法的 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以上是对现在传销类非法经营犯罪认定思路的分析,但传销行为只是以非法经营方式非法经营行为的一种,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其他表现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245.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幅度、减轻量刑幅度和加重量刑幅度。 综上所述,我国刑法分则对某个犯罪行为的处罚采取援引法定刑的规定方式的,其法定刑究竟有多少个量刑幅度,要根据被援引的 论丛》2010年第1期。 [4]参见谢杰:《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行为对象的刑法分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参见还少峰、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352.html -
了解详情
中掌握的线索;(4)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 参照上述规定的精神,犯罪分子检举揭发对合犯罪行为的,也不能认定为立功。所谓 特别严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等酌定从重情节,在考察犯罪行为和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分析各种量刑情节的性质及具体情况,如自首的主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808.html -
了解详情
的保护,则需具体考量。通常认为,唯一考量标准就是受害人的过错程度。理由在于,刑事责任的轻重取决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社会危害性大、刑事责任就重,反之, 上的权利居上与衡平法就是平等的核心格言[13],因为统一的时间基准体现了平等的精神。在经验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关司法解释或法规给出一个合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907.html -
了解详情
中掌握的线索;(4)从负有查办犯罪、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处获取的线索。 参照上述规定的精神,犯罪分子检举揭发对合犯罪行为的,也不能认定为立功。所谓 特别严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等酌定从重情节,在考察犯罪行为和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分析各种量刑情节的性质及具体情况,如自首的主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806.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概念,因而又是相互区别的。[16]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第二种观点中存在的错误。第一种观点,不仅混淆了人身危险性与主观恶性这两个概念, 道理,可细细琢磨却发现其实不然。因为无论是人身危险性还是主观恶性,都是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前提下讨论的,精神病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即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572.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遵循法定程序和正确裁判方法,符合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精神以及基本法理的要求,行使自由裁量权。不能违反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 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7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发生的次数、行为的严重程度是认定危险性的重要标准。并且,仅仅依靠行为认定,刑事制裁与行政处罚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关键还应分析,行为人多次危险行为或一 的问题。近来,醉酒驾车、重大环境污染等案件引发广泛争议,对犯罪行为的强烈谴责、对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使得部分公众呼吁不仅要对犯罪人施加刑法,而且要予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4.html -
了解详情
场所离开这一事实和意味着解除了共犯关系这一法律评价。{51}离开了犯罪场所,只是停止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不能据此判断共犯脱离成立与否。比如,如果离开了犯罪 就极有可能进屋帮助乙抵抗;至于甲站立门外对乙而言所显示的精神上的帮助,则毫无疑问是存在的。其三,对于当事人来说,甲虽然暂时离开了屋内而独立于门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