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学为视角(未刊稿)。) 由于该条文形式上原封不动地保留,立法文件《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条文及其说明》(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2011年8月 判处死刑的案件,新旧刑事诉讼法均要求指定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但是,从以往的司法实践来看,在死刑(死缓)复核阶段甚至是二审程序,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435.html -
了解详情
还难以实现。另外,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没有改变两审终审制的规定,同时仍将死刑复核程序设置为刑事诉讼的一种特别程序,可见,立法机关短期内也无意对死刑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同时,为了使合议庭更加充分地了解公诉方的意见,原一、二审程序中承担公诉任务的检察官可以出席死刑复核合议庭,提出证据、参与法庭的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58.html -
了解详情
足以保证案件质量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除了由于我国的二审程序是实行全面审查的原则外,主要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还有一系列诉讼制度加以保证,即对终审判决实行审判 不受理。 3、正确处理上下级法院的关系问题。这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立法应当进一步明确上下级法院之间审判监督关系的具体内容,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1.html -
了解详情
和司法解释方面采取措施,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前述有关司法、立法机关高层领导对(民事)诉讼中程序违法的严重性及其对策的高度重视可参见:刘嵘.全国法院民事案件 的法律责任并列,虽不一定完全成立,但至少能看出作者对违反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法律责任的重视。 [24]柴发邦,常怡,江伟.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极端重要性。是为了获得一种矫正的平衡,现代社会继一审程序对被告人适用无罪推定原则之后,在二审程序对刑事被告人的又一项特殊保护制度。而在民事上诉过程中并不 我国民事上诉中具体确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民事诉讼法中采用限权性立法模式,明确规定此一原则。不仅要从正面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2.html -
了解详情
普通程序审判案件的检察监督执行。 3.加强对人民法院二审程序的监督。二审法院应当在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后的法定期限内,通知人民检察院审判监督部门,以便检察机关对 》2006年3月30日第9版。 [4]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5]陈瑞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3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分离的诉讼结构 (二) 控审分离的两重内涵 五 我国关于控审分离原则的立法与实践 (一) 关于法院擅自变更指控罪名的问题 (二) 关于法官介入审前程序 有滑向追诉者的危险”。[7] 另外,二审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上诉不加刑。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规定,二审法院只要发现原审法院判决“事实不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925.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只能请求法院、检察院启动再审程序,而后者的启动主体除法院、检察院外还有当事人,故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民事 。 二、解决再审立案难的对策 1、必须高度重视再审立案工作,改变重视一二审轻视再审的习惯 各级领导尤其是法院主要领导要提高搞好涉诉上访尤其是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14.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目的并不矛盾。再审的补充性原则迄今尚未引起我国立法机关的关注,无论是现行民事诉讼法还是《草案》均未规定这一原则,但在笔者看来,针对再审事由设定补充性原则 上诉人在原审中就没有进一步的救济途径了,所以,这一再审事由如果是针对二审程序设置,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当事人此前毕竟只获得了一次救济。(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28.html -
了解详情
不重于原判决的刑罚,但不得改判为较重的罪名。 如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立法上确立了上诉不加刑原则,虽然对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和表达方式不完全一样, 审程序重新审判,不是二审改判的问题,所以不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恰当。管辖错误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1条的规定: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