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 本规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10月18日原劳动部颁布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和1999年9月6日原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446.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主要强调的是凡由行政部门或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机构应予以受理。只有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才应予受理。 事故的发生、经过、后果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应依据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本省本地区有关规定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公平公正处理。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7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层出不穷,一方面国家关于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相关规定呈现出不够完善或相对滞后的状况,致使司法实践中对于涉及 要求,确保了司法统一。 然而现行法律法规以及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不服仲裁机构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书,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任何形式的制度,都应考虑其实用性和经济性。由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重复,审理期限很长,给劳动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劳动者流动性的 并不进行审查作出否定评价,而是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法院与仲裁各走各的路,法院在目前的立法规制下,法院对劳动仲裁的监督缺乏主动性,法院与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2.html -
了解详情
2、把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坚持及时妥善处理和有利于社会稳定原则。劳动争议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劳动者往往是弱者,纠纷关系到其家庭和切身利益 与仲裁机关的沟通与协调。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仲裁机关,他们处理的案件多,对劳动法律、法规了解较多,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法院应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1.html -
了解详情
;(2)法院与劳动仲裁机构在设立和适用法律上完全是两种套路。法院是按普通民事案件的审理方式来处理劳动争议,多数法官熟悉民事法律法规,但不熟悉劳动 普通法院体系就破坏了普通法院体系中组织原则适用的统一性。由此,我们认为,将劳动司法机构从普通法院中独立出来更为合理。同时,在不改变原有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2.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 【说明】今年是劳动法颁布十周年,作为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的法律法规,需要不断地结合社会发展。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公开了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分析】本条实际上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先行部分裁决获得执行(当然只限工资和医疗费用给付)。这样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29.html -
了解详情
了规定,内容包括:国家保障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机会;保护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保障妇女在四期内受到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 争议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定了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和一调、一裁、二审的处理程序。截止2001年底,全国已建立县级以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3192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2.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纠纷裁决的依据,即劳动者主张此赔偿金的,不予支持。 企业应对:对于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员工提出的“50%以上100%以下”的赔偿金,企业可以不予理会。 的,其经济补偿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劳动合同法》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均规定应当支付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89.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具有劳动关系时,可考虑下列因素:(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 、在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中,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的,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是属于法律规定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0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