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尤其是民事诉讼的裁判结果,诸如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应用、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对于法律的不同解释适用、证据和法律事实的相对性以及败诉当事人 错误而再审的。这里提出了如何理解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等问题,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与研究。见研讨会文件。) [16]2003年5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9.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对争议事实的认识可能陷入真伪不明的状态,但从审判角度来看,法官仍然需要对争议事实作出最终的判定,这既是审判权运作的本质要求,也是适用实体法律规范 自由裁量权的基础和尺度就是立法精神和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35.html -
了解详情
三)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四)被告人平时表现及有无悔罪态度; (五)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情况,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亲属谅解; (六)其他影响量刑的情节。 所谓案件事实,特别需要用科学、规范的法制标准去严格衡量。你说是事实,我说不是,谁对,要找出一个标准来,以证据来裁判。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933.html -
了解详情
纠问式民事审判方式已被辩论式审判方式所取代,这一深刻的变革决定了作为民事诉讼活动结论和依据的裁判文书也必然随之变革。裁判文书的改革与整个审判方式改革一样, 佐证或上述事实,有当事人陈述及有关书证为证等模糊语句完成证据引用。至于这些证据是谁提供的,能证明什么问题,一概不知,无异于法官在同时扮演着诉辨者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38.html -
了解详情
性。法定证据制度另一个弊病就是与刑讯拷问的内在联系。(注:参见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期,第121页 单凭口供不能定案的规定,同时,我国民事证据规定和行政证据规定还规定了另外五种(第69条)和七种(第57条)需要补强的情况。二是从肯定的角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36.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管这种干涉是法官亲眼看到的,还是法警或其他人报告的{5}。也即不需要提供证据和质证、辩论即可由法院自己实施处罚。 另一类则是暴力抗法行为。 16. {6}{苏}阿.阿.多勃罗沃里斯基,等.李衍译.常怡校.苏维埃民事诉讼{M}.法律出版社,1985.457. {7}{美}迈克尔.D贝勒斯.张文显,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48.html -
了解详情
三种情况:一种是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即在法典中同时规定刑事证据和民事证据的内容,既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如美国国会1975年通过的联邦 证据立法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沈达明教授认为,美国的审判不单是为确定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判决还有各种各样的其它功能,除确定真情外,还有启发信心,支持各种社会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17.html -
了解详情
示范效应或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案件,也包括如彭宇案那样事先难以预测究竟会引起什么程度反响的所谓敏感案件。后者除了法院的案件审理受到当事人双方调动多种关系试图介入 )。与这种一审终审和两审终审的二元审级制度相对应,笔者认为民事诉讼立法不一定需要引进三审制,而可以采用在尽量尊重现行上诉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加以适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7.html -
了解详情
性认可的途径是当其出现问题时有可能获得司法救济。尽管对调解的司法救济可能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甚至也可能被当事人滥用,但目前这一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救济程序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其实效性如何? 关于诉讼调解瑕疵救济的程序,只有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作出了明确规定,[22]而德、日民事诉讼法则未设明文,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9.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则呈现出明显的职权主义特征,也有学者称之为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这种诉讼模式下,诉讼进程的推进以及审理范围的确定、证据的调查等事项 速裁程序的设置和应用,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民事诉讼理论和立法,也在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民事纠纷数量的缓解和民事迟延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