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因而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实际适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真正权利人与信赖外观事实而行为的第三人之间的利益权衡的过程。而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是一种形式化的 由善意第三人取得权利有悖一般人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念。根据上述分析,既然不动产冒名处分行为不能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那么该行为的法律效果究竟如何?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857.html -
了解详情
在立法理念转换基础上进行制度重构的证券法修订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现行证券法功效的分析与主要修订方案的论证,展示并倡导后一种修订思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证券市场 公开性特征为基础,对证券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从证券产品、投资行为以及投资者三维视角,予以准确界定和整体把握。当然,目前金融市场行政监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877.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114条扣押条款中的物品和扣押两个关键词为例,说明通过规范分析和法律解释构建刑事程序法治化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一、何谓物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应否以及何时解除扣押并退还权利人,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扣押这一法律处分行为的性质的解释,弥补立法的空白。一方面,扣押仅仅是基于犯罪嫌疑而对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084.html -
了解详情
即实际监督控制关系的标准,结合用人单位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分析派遣受派劳动者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问题,就不难得出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原因。首先 派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虽然因其实际的监督控制地位应对劳动者的侵权行为承担首要责任,但派遣单位作为提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在选派劳动者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215.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其责任也及于由此所生之损害后果(Folgensch?den)对侵权行为所致心理(损害)后果的损害赔偿义务,并不必以器质性(损害 损害既为一种独立的侵权责任形态,下文拟就该侵权行为的责任成立和责任范围逐项进行检讨分析。[51]德国民法学理通常按三阶段理论(Dreistufigkeit)认定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分抵押和质押,在实践中没有进行区分的必要。 似乎认为质押的观点是为分析盗窃的成立做前提。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全然不必。认定质押,那么双方约定的就是 ,那么是否就使得本案中的行为人不具有非难的可能性?笔者认为,本案中行为人的行为完全成立盗窃罪。 【抵押权的设立和保管合同成立的关系】抵押权具有从属性,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48.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系列问题给司法认定带来困难。[2]这就产生了如何规制拒绝配合酒精检测行为的难题,实质上,这属于证据法中证明妨碍理论(Spoliation of evidence)解决的问题 至于,该规定是以推定予以规制,还是创设了一种新方式规制证明妨碍行为,有待分析。 首先,如果将之视为推定,则应当以证明妨碍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61.html -
了解详情
都可以成为法律规范的内容。法律即是一种强制力量和规范力量。 (三)新分析法学理论 哈特认为法律制度必须是首位规则和次位规则的结合。首位规则是行为的标准方式,这种标准产生于社会大众的需要,因而大多数人可以自愿接受其约束,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次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19.html -
了解详情
遵守法律,但是自然秩序要求人们服从人性。通常情况下,法律要求人民能够克服实施犯罪行为的欲望。但是在受到杀害或者重伤威胁情况下,法律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以 而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直接、明确地反映了共犯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应受谴责性程度。因此,作用分类法能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241.html -
了解详情
是明白的。我国理论界主流观点却无视这些法律现象,坚称我国立法未确认“物权行为”理论,让人难以理喻。2011-02-1311:08 杨华兴 或许,真正难以接受 房屋权利变动(这一特定的法律后果)。那么,确定房产过户行为的性质,关键在于分析这个“38岁男生”在办理过户手续时的主观状态:当然“有意识”,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8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