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的,而是放在证明责任主题之下进行讨论的。例如,在华尔兹教授主编的《刑事证据大全》和艾伦教授等人撰写的《证据法》中,我们都无法在章节标题中 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9.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种弱式裁量就是指某个决定作出后不再受到其他权威的审查和评判,也就是说该决定的权威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二种弱式裁量就是指既是存在着一定 (evidence of perception),还涉及到将证据概念化、归类化;其次,该事实是否进入规则规定的领域同样涉及到判断和评估。 26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78.html -
了解详情
于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面前。审判公开最早是意大利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利亚在18世纪中叶提出的,他在《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名著中写道:审判应当公开 认证理由的公开是指法官在庭审中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通过分析判断,形成对证据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披露,使其有所知悉、认识和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55.html -
了解详情
是被允许的。英美法系审判主体陪审团和法官二元分权的结构,对传闻证据的排除主要是防止陪审团被误导。陪审团判断公道与否,与其说是从形式法或实质法方面着眼,毋宁说是从 并且审前的法官(林钰雄称为侦查法官)的审查对后诉有一定的约束力。林钰雄:《刑事法理论与实践》,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50~6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15.html -
了解详情
或掌握证据或具有特殊能力、技能易于收集证据的一方举证;刑事政策,以国家在某一时期就犯罪与刑罚的目的和倾向以及价值取向分配举证责任。因此,在符合上述情形 冤枉,也不会使犯罪者逍遥法外。 五、非法口供证据排除的审查程序 如同实体性裁判一样,对证据合法性异议需经过相应程序审查后,法庭就是否存在违法以及违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05.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拟制自认只适用于事实问题,而对于事实的提出和判断,并不要求当事人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识。当事人只需将案件事实陈述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对 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版 2、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3、常怡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非圣贤,孰能无过?法官亦非“超人”,我们怎么能要求他们在审查评断证据时不得犯任何错误呢?如果按照“不属实者非证据”的观点,那些被法官错误地采信了的证据也就 “特异功能”。证据的判断和采信者都是人。你以为你是谁哪! 于是,我们就被这“不属实者非证据”的定义带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试以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82.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运用司法会计技术,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司法会计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判断是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可为司法机关正确审查和运用各种证据提供科学保障。二、司法会计 概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上野正吉等著《刑事鉴定的理论和实践》,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8)钟大海译《利用经济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43.html -
了解详情
而传来证据经过中间环节,其信息量损失当然就多。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两种证据在可行程度上的差异,从而为各种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三、 原始证据和传来 版,第136页。 [15][美]乔恩?华尔兹著,何家弘等译:《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第420页。 [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2.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约束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任意裁判有所不同。3、初步建立了证据的审查认证规则对证据的审查认定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前者涉及证据是否可以 而该解释的规定要求法官仅在了解正反两个同样性质的证据之后就对某一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做出判断,这对法官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四、对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