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职权主义取向逐渐弱化,诉讼时效抗辩已被纳入民事诉讼法辩论原则的范畴;[15]212其二,民事实体法大刀阔斧地对现行规则进行私人自治改造,这为职权援用 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学界也将诚实信用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而基本原则具有立法准则、行为准则、裁判准则、授权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60.html -
了解详情
机制,可以强化对侵犯律师帮助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基本原则的界定 侦查阶段律师帮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能够统领制度整体、对制度的运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基础性 。《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21条也将尽早在适当时机提供阅卷机会、确保律师能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设定为国际最低标准。《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47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06.html -
了解详情
是核实和鉴别查明其它证据并使之更加确切的有效手段。现代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直接言辞原则,它要求法官必须在法庭上直接获取口证或言词辩论方式呈现的事实和 。我国应当考虑建立这一制度,尤其在审判那些极具人身危险性的刑事犯罪如杀人、抢劫、爆炸等的场合。 ⑿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证人姓名的保密权仅适用于立案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5.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受到违法侵害,才具备起诉的资格。这一原则在我国立法中有明确的体现,《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 公共信托的理论内涵与现代代议制政府代表人民对国家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诉讼信托理论是以公共信托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当全体国民交给国家信托管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0.html -
了解详情
是占主流地位的两大学说。我国通说采用大陆法系的法律要件分配说,其基本原则是主张权利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权利发生的法律要件存在之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否认权利 。[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正是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根据法律要件说,分配证明责任的意义在于:证明责任的如何分配是法律预先设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5.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立法架构;立法路径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1990年《行政诉讼法》把符合法定程序规定为合法性行政行为三大要件之一,从此确立了行政程序法制 规定的争议时认为,现在看来在法典中规定基本原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明确了行政机关的基本准则。 [37] 参见《日本公正、透明之行政程序委员会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03.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莫不如此(但奇怪的是,《民事诉讼法》却不采取这种模式。),其意义如何以及法官在实际裁判过程中是否曾经使用 但是,最好是像《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第一章冠以根本任务及基本原则的章名,而不是直接称为基本原则,避免名不副实的尴尬。 《物权法》的第2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52.html -
了解详情
是占主流地位的两大学说。我国通说采用大陆法系的法律要件分配说,其基本原则是主张权利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权利发生的法律要件存在之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否认权利 。[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正是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根据法律要件说,分配证明责任的意义在于:证明责任的如何分配是法律预先设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0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 2.对抗制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推行对抗制改革以来,一些学者认为这对我国传统的证据制度适用的以事实为根据这一诉讼法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因为按照对抗制 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project),那么理性化也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吉尔兹认为,如果事实构成不只是那些直接可以从现实世界发现、带到法庭出示的事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17.html -
了解详情
”、宋代的“书判”、明律的“笺释”以及清代的律例辑注,我们都可以看到,律令诠释的基本原则是“审名分、忍小理”.不言而喻,这种抓大放小的做法完全是立足 分配以及行政解释的优越性中看到。比如,根据1990年10月1日起生效的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1款,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了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