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说作为在刑罚裁量中考虑被害人过错行为的理论基础。责任分担说认为在一些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使犯罪的发生或者犯罪危害后果的产生不能完全归咎于被告人, 行为的要件,以解决作为量刑情节的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定性问题,然后对构成要件的主客观方面要素进行分析,以解决刑罚裁量中的定量问题。 (一)主观方面。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8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主观方面。 五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当分为五个方面,即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的客体,危害社会的结果及其与危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四个条文是我们构建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主要的法律基础。从以上四个条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刑法典实际上是仅从两个方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11.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犯罪故意的成立,只需要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有认识即可,至于行为人对危害行为的性质、行为对象、行为客体是否有认识则是无关紧要的 同时也应包括对行为性质、行为对象、行为客体等犯罪构成客观事实情况的认识,具体分析如下: #p#副标题#e# ⑴行为及其性质。行为是犯罪构成的核心要件,无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68.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的,即可定罪,但是法律并不必然要求控方证明存在这种显然的危险。因此《刑法》第330条规定的危害公共卫生罪,并不需要证明确实有危险,而只要有该条 其法律关系一经实体法规定,则成为不可推翻的逻辑关系,即只要有的行为,就应当认定后行为。这种逻辑关系因为涉及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分析,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09.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有预见的,应负刑事责任。否则,不负刑事责任。[2](第427页)基于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均因为不符合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而 :帮助犯一般是在知道实行犯要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情况下,才对实行犯予以帮助的。如果实行犯超出帮助犯的犯意实施了其他犯罪,就出现了相对于帮助犯而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8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主观方面。五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当分为五个方面,即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的客体,危害社会的结果及其与危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四个条文是我们构建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主要的法律基础。从以上四个条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刑法典实际上是仅从两个方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0.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具有刑法意义而被纳入犯罪构成内容的原因。因此,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侵害或威胁是危害结果的本质特征。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危害结果作为现象与本质相 ,不应将其作为与物质性危害结果相并列的一种危害结果类型。其实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前面我们已经论述,犯罪对象受到危害行为的作用导致其发生变化或变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2.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有时可以体现出不作为人为一定义务行为的可能性。对于持有形式的犯罪行为,一定数量犯罪对象的存在,是确认“持有”的必要条件。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犯罪 这两个方面共同表明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客观方面说明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诸事实特征,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则说明行为指向的客体正是为法律所保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2.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征,对具体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犯罪行为的形式,可以是犯罪人积极地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作为,也可以是犯罪人消极 行为人之“着手”,也就是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且有能力履行而没有履行(不作为)的行为人之“着手”。比如,仓库保管员与盗窃分子共谋进行盗窃,盗窃分子“着手”实施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1.html -
了解详情
要有一种工具价值。刑罚的设计是通过剥夺罪犯的某种权利以达到惩罚的目的;被剥夺的权利作为犯罪行为的代价,往往等于甚至高于犯罪行为本身的危害,利用人“价值取舍”的心理 ②参见:[美]欧内斯特?温?丹?哈格,《维护死刑-一个实践的与道德的分析》,邱兴隆/译③参见:《中国法制史》(修订本),蒲坚主编,光明日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