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获得辩护上所需的一切保证的公开审判而依法证实有罪以前,有权被视为无罪。一般说来这一规定确认了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9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庭的划分是不科学的。由于这种不科学的划分,使得一些从事经济诉讼、海事诉讼、知识产权诉讼的审判人员在实务上不承认自己是民事诉讼的一部分,虽然都 [4]康春林:《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5年版,第272-273页。 [5]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8.html -
了解详情
的放弃请求制度、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当事人的诉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于放弃诉讼请求的方式问题 放弃诉讼请求的方式是一个应当探讨的问题,一则因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 ,正确运用这种形式,无疑可以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提高诉讼效率。 放弃诉讼请求诉讼的审判采用独任制。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24条第3款第2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78.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是科学的,不仅是由于它加强了对辩护权的保障,也是由于它是发现事实真象的最好办法。英国的对抗式刑事审判制度,其理论基础是:对质和争斗是发现真象的最好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三)项)据此反推,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的证明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充足,而证据充足以证据确实为前提,证据确实是证据的内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3.html -
了解详情
和遗失物等同起来,除非通过立法解释。 第二,刑法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协调。如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制度至今仍不承认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22)而在民事诉讼 结构的统一化,这当然会带来犯罪圈的扩大;另一方面又要改良我国现有的刑事追诉程序和审判制度,通过增加转处、分流和过滤环节来压缩犯罪圈。这样就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8.html -
了解详情
Jurists)英国分委员会在其报告中将传统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归结为:程序过度依赖于当事人的启动、诉讼体制公开得不够充分、审判过多依赖于履行全部程序,程序过于 诉讼实践需要。笔者认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提高诉讼效率,促进集中化审理尚应循以下思路完善相应程序制度: 第一,在立法上确定不间断审理原则。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2.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以及被害人亲属除在自诉案件中是原告人以外,在公诉案件中并无原告人的身份。如果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或者被害人亲属 补偿是指当被害人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取得赔偿或者赔偿极度不足时,由国家在经济」给予一定资助的法律制度。 因此,被害补偿的主体是国家,它是国家因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6.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行政诉讼目的。 一、行政诉讼模式的含义 由于行政诉讼制度是从民事诉讼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对行政诉讼模式的定义不可避免地沾染民事诉讼的说法,不过从中也能透露出 进行调查,形成了确认,当事人之间的辩论也只能算是走过场。民事诉讼中存在的程序虚无现象在行政审判中也不能避免。如违反公开宣判程序、案件延期宣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82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审委会有权决定案件是否再审。因此,审委会应当按照三大诉讼法所确定的内容来分别对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进行讨论,即审委会依法只能讨论决定符合《刑事诉讼法 公开审判制度存在冲突。审委会讨论案件时除了审委会委员、承办人、审判长以及记录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旁听,明显存在暗箱操作的弊端,与公开、直接等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428.html -
了解详情
的反思 受传统法律文化及原苏联、东欧立法理论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及实务界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程序的绝对工具论,认为诉讼以客观真实为唯一目的。立法者鉴于民事再审程序 司法》,2003年第4期,第73页。 (6)顾韬:《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及改良建议》,《人民司法》2000年第3期,第23页。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9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