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判多少年。当量刑提前,被告人认罪提前的时候,整个审判完全失效。在此,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的特点暴露无遗。这是我们多年来观念上一直把取保候审、逮捕 美国的商品经济对司法程序影响的体现,也体现了控辩双方平等对抗背后的合作。当对抗到极点,在双方两败俱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妥协,按照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和自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长期以来将检察监督作为再审程序启动机制来定位,民商检察监督成为法院审判监督程序的配角,民商检察监督法始终没有脱离民事诉讼的藩篱而独立成长;(4)不具有专门性。我国缺乏专门的民商检察监督立法,即便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也是将其与行政检察监督作捆绑式规定,对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087.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救济。一个剥夺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审判程序必然产生一个不公正的裁判。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实现裁判的公正而作出的制度安排。这是保障当事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刘家兴主编、潘剑锋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崔敏:《中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8.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法律却在实际中运作了近10年。然而,立法报告似乎也没有对“试行”从法律效果上加以解释。因此,立法者到底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试行”一词?立法者的目的何在 ,在诉讼案件日益增多而法院人力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更充分地利用法院有限的资源。这可能也是民事诉讼程序模式从“调解型”向“审判型”转换(注:王亚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3.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的程序与当事人主义受到限制的程序应当有所差异的审判程序理论,等等。由此出发,我们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十几年来的学术探讨和知识积累已经足以为《民事诉讼法 难题亦会不断出现,故而理论研究也就总是发展的、存在争论的,而不可能有什么终结。如果说要等到所有的民事诉讼理论问题和难题均得到彻底解决以后,再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2.html -
了解详情
却必须到正式的开庭这种程序场景中才能够当庭做出陈述并接受询问31.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情形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那样,却是绝大多数证据都 价值指向或应然性要求。而牵涉到这种制度内博弈过程的主体(gameplayers)则可以是从负责处理具体案件的审判人员、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一直到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还是刑事或行政诉讼,证据才是“定案之王”,而按照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举不出相应的证据,要承担举证不能或举证 规定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情形以及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这根主线。应该说,除刑事诉讼外,民事和行政诉讼的庭审程序、特别是二审程序,当前还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模式,很多就是简单套用刑事诉讼的作法,不能反映民事和行政诉讼 和机率几乎为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审判机制让握有裁判权的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在开庭前不知道将审理的是一个什么案件,而知道和接触到案件的法官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0.html -
了解详情
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而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的法律监督制度。我国在立法上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制度,其立法背景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正在形成 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质询案,有的代表在发言中慷慨激昂,甚至指着法院院长的鼻子说,你们法院什么立场?竟然让造假者告打假者?尽管造假确实应该受到处罚,但被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部分内容,而不能约定改变法院的审判权力及其程序。将来可以考虑制定多个版本的民事诉讼法,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就像仲裁规则一样。甚至于,当事人相互之间也 司法解释也肯定了这项规则。应当认为,肯定性的观点是正确的[15].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民事诉讼的价值是多元化的,不能为了客观真实一个价值就牺牲宝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