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处理。从理论上讲,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都可能对一些轻微的危害社会行为不以犯罪论处。这里主要就相对不起诉和刑事和解作以说明。相对不起诉又称酌定 较为轻微的犯罪,处以较轻之刑。至于轻罪及其轻刑如何界定, 则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加以判断。二是该重而轻即所犯罪行较重, 但行为人具有坦白、自首或者立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610.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举证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的责任。[24]在审查起诉阶段,承担举证责任的是侦查机关及侦查人员,其证明的范围不仅是证据的充分性和客观性,还应对证据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而犯罪嫌疑人没有举证责任。但这种规定并非绝对,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41.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原则及证据收集和判断等作出了规定,却未能对何谓证据下定义。《行政诉讼法》第五章证据部分同样未对证据作出定义性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五 效力,因而成为人民法院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在审判实务中对交通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71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第247条规定,法院作出判决时,应当斟酌口头辩论的全部意旨和调查证据的结果,依据自由心证判断对于事实的主张是否应认定为真实。[8]所谓辩论的全意旨 : 1.涵盖说 早期对于直接证据的关注见诸于犹太法。在犹太法中,间接证据被认为与猜想联系在一起,所以价值微弱。在一起刑事案例的判决中,法官宣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50.html -
了解详情
又有对未生效判决、裁定(刑事的)的监督;既有从实体法、程序法的角度进行审查和监督,又从审判人员司法活动的角度进行的审查和监督。这种监督的全面性 诉讼理念于不顾。更何况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什么是错案、错案的判断标准到底有哪些,还是一个存在许多争论的问题。加之基于国家政策、社会影响、风俗习惯、特殊形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8.html -
了解详情
告法院依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开展口头辩论。不开展口头辩论时,抗告法院除进行书面审查外,还可询问抗告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抗告法院就事实上及法律上的争 陪审团认定事实,法官只是适用法律作出裁判。陪审团对事实的认定,包括证据的可信性和证明力,是该次诉讼中终局的和决定性的裁决。除非审判记录表明,没有初步的证据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批,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负责本部门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审查、申报、救助金发放等具体工作。 救助对象与条件主要包括:因严重暴力 和自身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造成两者在认识和判断问题上的差别。 6.社会力量参与 数据表明,不管是社会公众,还是司法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特困被害人救助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5.html -
了解详情
。三是审查与救济存在困难。为保证协议是真实与自愿的,就必须有法院的审查和必要的救济相辅助。但具体的实践并非轻而易举,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真实与自愿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53页。 3卞建林译,《美国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4冀祥德.建立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4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审查并非完全的程序审查。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公诉机关移送起诉的材料除了指控犯罪事实的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外,还要移送主要证据的复印件和照片,这 具有全面性,这有利于审判人员审证、认证并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对刑事诉讼法第36条第2款的正确理解,应当是自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辩护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第4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不过,对于侦查机关和审查起诉机关而言,如何处理却需要予以分析。就侦查 兼职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参见于志刚:《论刑事和解视野下中的犯罪客体价值对误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