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问题的研究,其意义并不限于推定本身,而是与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设定、证明责任的分配以及国家刑罚权的限制等问题紧密相关。 从当前 具有转移说服责任的效果,则它违反Mullaney案与Patterson案判决,因为它将证明主观故意不存在的责任转移给被告人。基于此,判决认为,由于Sandstrom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45.html -
了解详情
中允许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证据调查,这足以表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其证明标准低于其它刑事案件。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共同制定的《关于适用 有利于被告人的选择确定理论,即按照轻罪处理。选择确定理论,主要的基础在于刑事政策的考虑,以免因为疑罪唯轻而导致过于泛滥的无罪判决。{15}(P15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196.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呢?为什么地方司法实务部门不愿将已经明文化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体现在正式的裁判文书中?难道仅仅是与现行法律不一致使然? 毫无疑问, 规定》却提出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突破了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的范围。[32] 据此,全国人大法工委主持对《死刑案件证据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8.html -
了解详情
在社会安全利益不至受到严重的不合理僭越的前提下实现。如果片面提高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只会由此失去其在被告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最为重要的平衡功能。 其次 是绝对多数的裁断原则,以体现对于死刑的谨慎态度。 (三)提高死刑案件及刑事诉讼正当性的方法及理由 如上所述,既然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正当化会因为普通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799.html -
了解详情
及要扣押的物品,不得发出搜捕和扣押状。可见,在美国刑事诉讼中,逮捕的证明标准是可成立理由(probable cause)。但究竟何谓可成立理由,法无 vo.l 78, 1990, p. 60. [15] 转引自孙长永: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6] 陈瑞华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49.html -
了解详情
,经过宣誓和提出证据信息后,使法官达到50%以上的相信的证明标准。台湾在2003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采用了改良的当事人主义,改变对犯罪嫌疑人和其他人 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甚至有人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时,将台湾地区2002年弃之不用的有必要的搜查理由搬运到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22.html -
了解详情
可靠性。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证据法上的盖然性概括为:盖然性是指由特定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程度。相应的所谓盖然性规则,是调整盖然性的法律意义及其 案件有关的所有事实都必须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对于刑事和解案件中无足轻重的事实和情节,不必花很大的力气将其查清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2.html -
了解详情
案提出的证据要 求是有区别的。要确立与完善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一定要关注刑事诉讼的目的,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我们看到过 诉讼的目的。 参考文献 www.lunwenwang.com 论文网在线 [1]江礼华等主编,《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 [2]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67.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依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由此可见, 建立科学合理的心证,排除了任何合理怀疑。内心确信与排除合理怀疑作为刑事证明主观标准的正面和反面界说是实践中十分有用的概念。内心确信,就是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6.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合理怀疑只能达到95%-99%准确率的说法,笔者认为只要是正确执行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对于有罪判决的定罪事实部分是能达到100%的,当然 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并不 普遍重视人权保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人权保障方面的考虑,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适用于定罪上的要求或程度,而在量刑上并不适用与定罪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