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审理中出现“突然袭击”而使一方处于不利的诉讼境地,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那些故意不提出证据,滥用其权利随时提出新证据来拖延诉讼的行为。另外,举证 四)举证时限制度有利于更新诉讼观念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实行的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实事求是和有错必纠的原则,以追求客观真实作为诉讼的直接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html -
了解详情
)在司法解释上对债权人代位权的补充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 ,对于任何人的全部行为视为自始无效。上述两说,各国均有不同采用,其基本原则是以法律规定为准。在无明文规定者,多采绝对无效说。统一合同法第51条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0.html -
了解详情
的角度出发,与近年来已经发布的司法解释的总体思路一致,从宽掌握。 (二)基本原则 在诉讼时效问题上,从旧兼从长。合同订立行为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 还可能产生人民法院对本诉和代位权诉讼作出不同判决的情形。 4.不告不理是民事诉讼法的原则,既然作为原告的债权人已主张权利,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未主张权利,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85.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各种参与和监督机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认真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提前介入刑事案件的制度,允许律师参与包括刑事侦查阶段在内的诉讼 的原则,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罪刑相适应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结晶,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针对封建时代等级特权、罪刑擅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9.html -
了解详情
域,私人无法解决的冲突由国家处理。个人自治原则也渗透于公力救济、尤其是民事诉讼,处分和辩论原则是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法院无需也不应过多干预。狄骥 昕:《论私力救济》,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②]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③] 柴发邦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7.html -
了解详情
说,但在侵害环境人格权的情况下,采用过错与无过错相结合的二元归责原则似乎更加合理。对来自工业污染、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环境侵害应当采用无过错责任 ,任何人不得对与自己无关的财产主张权利,以此来防止公民滥用诉权。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直接利害关系意味着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77.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施环境和载体。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影响又是那些发明创造所无法比拟的了。前面我们为了描述网络犯罪的一般性,提出:网络犯罪是 问题更多,在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更需要对网络刑事诉讼法的诸多概念加以技术规定和解释。从世界范围的立法实践趋势看,单独立法也是大势所趋。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90.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第一,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之一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89年制定的行政诉讼法之所以考虑这样设计,一是基于我们过去没有行政诉讼的经验,二 滞后于社会生活需要的状况。因而,对行政救济制度必须全方位进行审视和检讨,改革那些不利于有效解决争议的规定,确立科学的以人、以权利为本的理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25.html -
了解详情
者,以与权利人之人格不得分离之利益为标的之权利也。”…人格权制度建立的基本路径就是:人作为主体存在具有一些必备的要素和条件,即“人格”;维护人格 任何人不得对与自己无关的财产主张权利,以此来防止公民滥用诉权。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直接利害关系”意味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85.html -
了解详情
清末大量采用移植法设有专门司法机关以外,各级地方官史也亲掌审判,在不区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同时,以审讯代替侦查,明文允许刑讯。新中国建国后行政直接 ,缺乏必要的法律条文支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名存实亡。 密切联系联众是我国执政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其先进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上,该原则过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