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故意和过失)和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活动和危害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这四个要件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由于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所以,它具有三 以犯罪定罪处理。因此,近日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王玉石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 分析二:什么是逮捕和批准逮捕 (一)什么是逮捕 我国宪法第 3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3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不利于对社会、国家和公民个人利益的保护。 三、上述立法缺陷的分析 1.立法水平不高 立法技术是否完备,能否制订出明确性、合理性、 刑法的严密性是指刑法的所有规定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没有反向利用的空隙。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应当能够包括同类危害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力求避免刑法在禁止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2.html -
了解详情
滥用职权的犯罪。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两罪的区别?下面结合一则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罪名的分析认定要领。 被告人吴某原系某国有公司总经理。按上级 性的事实,应当讲以本罪从重处罚,既能较好体现吴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及程度、不会放纵犯罪,同时又能克服认定贪污罪在构成要素、数额计量上的种种困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23.html -
了解详情
国有单位的购销活动之中,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笔者认为,从立法精神分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之所以在总体上明显轻于贪污罪,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为 的制约意义,即当此类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显著超过了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罪质范围,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明显罚不当罪时,不能忽视或排除认定犯罪构成近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9.html -
了解详情
与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勾结,并且都以法定危害行为的实行而不以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它们在主观方面都是出于直接故意,并且这种故意 并罚。[12]我们虽然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但并不同意这种一概以一罪论处的结论。在我们看来,对于那些在实施分裂国家行为的过程中,其构成特征又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3.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对其认定困难,其中尤以事后受贿最具代表性,本文在对事后受贿进行概念澄清的基础上,对其认定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一、事后受贿的概念澄清在 是复行为犯⑹,但从规范意义上的犯罪构成角度分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一部分的实行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类型性,因为它是对众多的危害行为的抽象。实质上,最为关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36.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本意分析,中国新刑法典对于有组织犯罪(即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惩治的: 1.强化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惩治 有 的领导者,往往是该组织所实施危害行为的直接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此种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通常情况下组织者往往即是领导者,但也不尽然,非组织者被提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43.html -
了解详情
现实研究刑法学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严重危害行为的不断出现,自1982年《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颁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颁布 中的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从价值观看,着重于5 对关系的分析:功利与正义,国权与人权,目的与手段,目标与过程,结构与功能。这种研究方法为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35.html -
了解详情
递增35%,抢劫案每年递增近3倍。[7] [P37]从上述三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报应与预防是死刑得以存在的两个支撑点,“民众为了满足报应观念而呼吁死刑;统治者为了 的客观实害一面,是社会对犯罪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一种物质的、客观的评价。恶极是指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特别大,通常表现为犯罪分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旨在探讨作为犯罪原因之一的环境的影响。刑事政策学它研究可用以限制危害行为在社会中的数量的手段,主要研究可用以预防危害行为的恰当的社会组织措施; 制定的刑事政策。 但是,是否国家制定的所有同犯罪作斗争的政策都是刑事政策?有学者从刑事政策的语言构成上分析认为,刑事政策中“政策”为中心词,“刑事”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