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制度,必须将社会公众确定为公共利益(或权利)的主体,扩大起诉权主体范围,并根据损害行为以及诉讼请求等不同情况合理配置起诉权。与此相适应, 法律的条件程式(法律预先规定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参见苏永钦:《经济法已开发国家的任务与难题》,转引自赖源河编审:《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68.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的是刑罚手段。因为犯罪不同于其他违法行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任何违反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的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都要严重。所以,仅仅用行政处罚、 托词和掩饰而已。 ㈡道义责任论。这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该理论以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为哲学基础,认为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凡是达到一定年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7.html -
了解详情
年版,第1页。);也有人认为劳动法以前全属私法领域,现已纳入公法之内,成为经济法的一部分(注:转引自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集,中国政法 是最大的平等派,在商品交换中,双方主体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彼此肯定和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与利益,这是交易实现的前提条件。民法必须为商品交换创造基本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35.html -
了解详情
多重属性相互交错的情况,其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权利是从主体的角度去划分和定义的,这就导致了一个主体所享有的权利极可能具有多种属性消费权是从客体 特别关注,来实现对消费过程中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维护,这与经济法的利益取向是一致的因此,知情权具有经济法权利属性 3.自主选择权,即该法第9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569.html -
了解详情
的量化为唯一尺度。 再次,要注意处理好经济立法内部的关系。经济立法的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由于主体不同,其立法权限、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也有较 的反思整合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第301页。 2 程信和:《论经济法在中国的创新》,中法网学术精品栏 3 周显志:《关于降低立法成本与提高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389.html -
了解详情
有效利用促进法》和《废弃物处理法》。第三层面为两部综合法下设的多部专项法,《专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 经济发展问题探析》,学术交流,2005,(7) :66 [9]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探讨》,法律出版社,2003:41 [10][美]道格拉斯诺思,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17.html -
了解详情
健全、法律体系与行业规范长期脱节等原因,目前有关经济行业法律规范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经济行业法律规范上位法缺位。虽然无人认为经济行业法律规范不属于法 第二个选择,将经济行业法律规范整体纳入经济法。将其作为一个子法,其规范颁发的主体是政府管理机关,内容最多的也是有关秩序管理和监督,商事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052.html -
了解详情
健全、法律体系与行业规范长期脱节等原因,目前有关经济行业法律规范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经济行业法律规范上位法缺位。虽然无人认为经济行业法律规范不属于法 第二个选择,将经济行业法律规范整体纳入经济法。将其作为一个子法,其规范颁发的主体是政府管理机关,内容最多的也是有关秩序管理和监督,商事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23.html -
了解详情
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市场主体及行为不断规范,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法律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法律部门经济法。经济法的出现,使得 手段等等,法律不需出面干预。只有出现了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破坏市场秩序的重大事件且覆盖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或某个领域,对市场秩序或社会秩序可能或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889.html -
了解详情
了思想观念的权威一统性。社会阶层分化实际上强化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与权利观念,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了内在的思想基础。 第四,由权力统治到依法治国。改革开放前,公共 公法化,更不是维护人格独立和人格尊严作为现代法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而是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修正了。我国的经济法、环境法实质上仍属私法范畴,只是经过改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