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免除负担证明责任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4、证明标准的降低。我国内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与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基本同一,都是要求客观真实,但是基于民事诉讼的私权纠纷性, ,第36页以下;另可参见黄国昌:事证开示义务与举证责任,收入氏著《民事诉讼理论之新开展》,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229.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于契约更改或解除时有无行为能力,毋庸举证。[36]台湾的民法学者也指出:实务问题的解决上,主张契约有效的当事人,不需要积极证明自己与相对人皆有行为 能力负证明责任。五、结论尽管从民法理论上说,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行为产生效力的必要条件,但是从民事诉讼的角度看,依据法律行为主张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双方公平论战提供证据保障,使得法院裁判获得正确的结果。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要想平等地举证、质证和辨论,进行公平地论战,就必须使双方当事人都 事实,迅速作出裁判,从而缩短审理周期,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另外,民事诉讼的发生,并非完全是由于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所致,常常是因为一方未能保全其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07.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论、既判力本质论并称为民事诉讼法学上四大基础理论的举证责任论的基石理论。证据的属性论和民事举证责任的概念论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具魔力般的吸引并 自由心证发号施令和不得显失公正是法官判断任意的证据契约之有效性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机制转向以当事人取证为主、法院查证为辅后,证据交换制度才获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7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还是两种责任同时都承担了?可见,双重含义说在具体的诉讼中出现不利诉讼后果时,无法区分当事人承担的是行为责任还是结果责任。构造出双重含义说的目的 立即就呈现出来了:在刑事领域的强奸案、受贿案中,检察官的举证很困难,是否按照举证难易说让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的性骚扰案件中,能否因为原告举证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94.html -
了解详情
是保护当事人的私权和解决民事纠纷,实行处分原则。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原则和制度的不同也决定着各种诉讼证明标准的不同。(三)举证责任 的比较透视[J].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4。[15]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4(1)。[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8.html -
了解详情
反映了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论在理论前提上存在着若干误区。换句话说,这种状况只是结果和表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原因。 (一)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法规范只有在其要件事实实际发生时,才要求其命令的实现。 (2)但是,不能避免的是,当事人的证明有时并不能确实得足以说服法官。 (3)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素来被理论界比作民事诉讼的脊梁,而举证责任(BurdenofProof)又是证据制度的核心。自古罗马法学先驱们对举证责任理论探索至今,民事举证责任理论研究可谓博大精深 理论中占据传统观念,是以当事人举证活动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举证责任,把其看作是当事人就自己的主张向法院提供证据的一种义务或负担。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5.html -
了解详情
the U. S. Courts, 2011), p. 149, table C-4.但是这并不妨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美国始终将陪审团审判视为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要素。 [19]需要把英国排除 宗雄、中村英郎书,第78页;中村英郎:《我与民事诉讼法研究》,同前书,第258页。 [50]邓峰:《清末变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3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制度与程序中须有充分的体现与保障。考察源于审判实践自发的改革,其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原始动机,却并非基于对辩论主义关于诉权与审判权关系 制度初探{J}.中国审判新闻月刊,2008,(10). {19}宋静.论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0. {20}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0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