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损害。申言之,和解或者调解往往是在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作出让步、甚至于巨大让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的达成常常是权利人放弃部分实体权利所 及于债权人和次债务人,而且及于债务人。理由在于:债权人对次债务人起诉,属于法定的诉讼担当,债权人乃系为债务人而为当事人,在实体法上行使代位权之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7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相衔接,体现在调解可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或在诉讼中交替适用[4];某些案件要求必须经过调解,即所谓强制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其结果与判决效力等同 的专门性活动,审判过程常常难以为一般民众所理解,因此,仅仅依靠法院与当事人的纵向交流,往往限制了当事人真正参与到程序中来,容易导致当事人对审判正当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1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相衔接,体现在调解可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或在诉讼中交替适用[4];某些案件要求必须经过调解,即所谓强制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其结果与判决效力等同 的专门性活动,审判过程常常难以为一般民众所理解,因此,仅仅依靠法院与当事人的纵向交流,往往限制了当事人真正参与到程序中来,容易导致当事人对审判正当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15.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的程序性合法,是指在调解的过程中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要求;实体性合法是指在调解协议的内容上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调解 社会结构、社会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由于我国采取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因而诉权与审判权两者关系是不协调的,表现为审判权过于扩张,而诉权不充分并且缺乏保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又开始漫天要价,犯罪嫌疑人家属也没有办法,经过检察机关做工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加害人支付了高额的经济赔偿。检察机关对该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加害人赵某 ,1、加害方被害方自行和解模式;2、司法调解模式;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模式。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载《中国法学》20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60.html -
了解详情
张国清的赡养问题,经朱兰司法所及朱兰村民事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了一份《人民调解协议》。协议的具体内容是,“1、张红甫、张红英赡养父亲张国清 张国清出庭陈述称:要求维持经司法所及村民事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赡养协议,不同意原告要求变更该协议的诉讼请求。本院认为:原告主张的赡养权利已通过原、被告所在村民事调解 ...
//www.110.com/panli/panli_23200070.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作出让步,但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和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1992年推行市场经济以来,行政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建立 : 1、合法性原则。相对于民事诉讼来说,行政诉讼调解的合法原则更为重要。行政诉讼调解的合法原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79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的方式就地解决民事纠纷案件。这种审判方式简便易行,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内部纠纷,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发展。 第二阶段,在《 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负有审查义务,但在多数情况下,调解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再诉至法院,有的案件当事人恶意串通,为逃避他人债务以诉讼调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404.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庭审理前,对有可能能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民商事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诉讼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对 主持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和合法基础上进行协商,弥合当事人之间的分歧,弱化矛盾,能够达成调解协议的,即将此案以调解方式结案,不再向裁判法官移送案件。若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84.html -
了解详情
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根据这一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在调解书送达前,任何一方均可反悔,这一规定显然与民法通则 合法性审查时,只要不违反以上两点,即应认定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再申请再审。 2、调解就是要通过互谅互让解决争端,即使事实没有查清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