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易受暗示;好胜心强,好感情用事。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尚不完备,认识问题直观、片面,其知识结构、思想情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38.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的混乱。有的学者已经指出,刑事责任的根据并不是犯罪构成这一法定的抽象的犯罪行为的类型本身,而是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这一具体的法律事实。[17]这种主张强调了 裁量权,在深层次上,固然必须本着公正、合理地适用刑事法律的精神,而在实践中,则必须考察犯罪的构成事实。刑事裁量,主要是定罪和量刑,这都关系到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5.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阶段以从一从重处罚更为合适,更有利于保障对犯罪行为的正确定罪量刑,达到刑法目的的实现。 牵连犯,依我国刑法通说,是指实施一个犯罪,而 并罚的处罚方法是最为严厉的。 此观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点,鉴于犯罪形态的复杂性,对牵连行为的社会危害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能体现罪刑均衡的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44.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罚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罪犯只是由于其犯罪行为的存在才被科处刑罚,除此之外,刑罚不追求其他任何目的,所以被称为绝对主义,又称报应主义。它可分为狭义的 》,希望出版社2003年版,P109。 ○14引自[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P200。 ○15引自陈兴良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30.html -
了解详情
如日本学者久礼田益喜认为:由于有自由意志的精神状态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所以犯罪的轻重大小以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大小轻重而定,刑罚亦应适应之科处。 客观行为。菲利对此批评到:古典学派把犯罪看成法律问题,集中注意犯罪的名称、定义以及进行法律分析,把罪犯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人格抛在一边。[10](26)以龙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8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体现。前者是第一层次的概念,后者是第二层次的概念。一般地,行为如果符合犯罪构成,那么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达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这一 构成,还应 根据一般的社会常识及公众心理,分析这样一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是否达到或接近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的最低刑期是三年有期徒刑,如果类似本文列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9.html -
了解详情
种主观精神 ,而在行为完成之后,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主观要件已经是一种客观精神客观化、外在化的精神,即把它自己表现在人类社会之中。[9](P194)换言之 ,客体这一概念应当在形式上定义为刑法所保护的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阐明犯罪行为的本质与特征,避免了只采用权益侵犯说或是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8.html -
了解详情
到位的直接结果。 2、青少年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具有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的特点。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 少年,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精神,为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段。 刑法的上述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从追究刑事责任角度看,这个规定足以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96.html -
了解详情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法律规范,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对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促使现代社会的各种应变措施不断完善,刑法在保护环境资源方面的 的报告,A/AC.249/1,第73段。) 从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程度分析,环境刑法不仅较其他制裁模式更具威慑、阻吓功能,而且在环境保护中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4.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的。 在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活动中,国家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方式一般包括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等。在这些法律制裁方式中,刑法制裁方式是 或毁损,而是通过剽窃、假冒、篡改、擅自使用等没有法律根据地占有和使用他人的精神成果的方式。与之相应,权利人只有在发生侵权,从而通过诉讼等方式主张权利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