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民法院同时适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所谓一事不再罚是指行政主体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这种限制既适用 处罚决定;行政处罚被上级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撤销并责令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据此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违反一事不再罚。 2、行政处罚的并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58.html -
了解详情
》(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58页。 [②] 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26条第9项。 [③]有关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历史可参见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115.值得庆幸的是,在上述教材的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却突破了行政主体二元划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20.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是客观公正的。 (二)公共部门的行政特权 1.行政特权内涵 行政法学者一般都认可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享有一系列特权。在行政合同中,行政特权是 深入探讨。 1.特许经营协议纠纷的解决 特许经营协议具有行政合同的行政性。[25]行政主体与相对人订立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出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需要。它的出发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97.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行政管理任务时借用的私法形式,而不是私法的自治自由”。①在日本,行政法学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非权力行政”的概念,②经济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市场机能 具有可税性,反之则否。如果经营性收益直接上交财政或者按照财政预算弥补该政府主体的财政收支缺口,就不宜承担纳税义务;如果经营性收益作为预算外收人自行留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7.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法定位于法律体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自《民法通则》颁布以来,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社会关系调整论几乎笼罩了法律体系中不同属性法律的全部 当事人的权益。行政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行政或准行政执法行为,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行政法与社会法界限,客观上造成了社会法进入司法程序的制度性障碍。简言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10.html -
了解详情
其理所当然亦应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涉及行政指导国家赔偿诉讼时通常表现为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混合过错。根据行政指导行为的以上特点,结合国内外国家赔偿制度的 行为初探”载于《宪法学行政法学》2000.11第55页12.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4页13.姜明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6.html -
了解详情
将有利于保障这一原则得以进一步的落实。2.加快建立健全行政补偿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利益平衡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着公共利益的目的而对特定人权益予以 公民权利这个轴心而不断提升,行政法研究的内容也会不断拓展,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在服务行政的时代,行政主体作为公权力的享有者、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33.html -
了解详情
。〔6〕由此可见,探讨行政诉讼受案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这对行政法理论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行政诉讼受案标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 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作出的行为。确立上述主体标准的理由是:行政诉讼是对行政机关活动的监督,因而其他国家机关、非国家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2.html -
了解详情
。将这种行政职能作为一个整体行为来把握,可以称之为行政过程。作出政策决定的主体有时是纯粹的行政部门,有时是属于政治部门的最高行政机关,有时是幕后权力 ,更有利于符合法定条件者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行政法作为指导政府行使行政权,规定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规范,它必须为一般民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8.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然延伸。[2]因此,将行政程序参与权视为现代人权的衍生,可以提升行政程序参与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 权论”并不是基于单纯的、消极的阻止行政权的违法行使,而是更强调通过行政法要求行政主体更加积极、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行政权既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