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其所谓案件的社会效果而滥用危害公共安全罪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得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沦为口袋罪。⑵因此,梳理我国学界在公共安全理解上的争论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13页。类似案例参见李领东用爆炸的方法故意杀人案,载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3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5611.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自发布之日起,本人就认定是一起典型的定性错误案件。该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性,不符合事实。理由是此类案件全国已经发生无数起, 的,若无障碍因素发生,将使“满足法定的情节、造成实害的结果、发生严重的危险”成为现实,社会自不待言,故应称之为犯罪未遂,即使发生放火而天降大雨之情形,其危害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154.html -
了解详情
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 观点存在着造成条文几近虚设、在逻辑上造成循环论证、造成对故意杀人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故意犯罪的滥用等弊端,因此逃逸致死只能包含两次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2683.html -
了解详情
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主观要件方面: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责任形式只能是过失,即应当预见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最终由广东高院认定黎景全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 反观李启铭案,因为没办法看到一审判决书,为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25.html -
了解详情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四)剥夺或者限制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五)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六)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七)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前款罪,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00.html -
了解详情
也无法予以规定。另一方面,正当防卫本身就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进行的,那么对于超过必要限度的正当防卫行为来说,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就 一罪名的认定还存在其它许多问题。比如对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目前还没有立法和司法解释,司法实践中的无限制适用,只能造成任意扩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5.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死刑设置的上述理性观念。 其二,对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等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如何限制死刑的设置,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 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重经济和财产性质的惩罚方法,而不能指望死刑。28我们同意这种认识,即认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6.html -
了解详情
非整个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兜底条款,因而,绝不是一种抽象的危险犯。 科学实验表明:血液酒精含量为0.3-0.5mg/ml时,驾驶员出现注意力不 社会表示忏悔,补偿了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家属谅解,对被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修复作用。[5]综合以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56.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兜底罪名,并认为这是由方法上的相当性所决定的。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54.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死刑设置的上述理性观念。其二,对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等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如何限制死刑的设置,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此, 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重经济和财产性质的惩罚方法,而不能指望死刑。28我们同意这种认识,即认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