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对法官素质的内在要求 朱江 民事审判方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的配置方式以及诉讼程序的运作方式。法院的审判权是通过法官的具体 如何问,问什么,需要法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公正意识。阐明权用得好,可以及时明确当事人的争点,推进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诉讼的效率和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9.html -
了解详情
来强制被告答辩,在我国民事诉讼的框架内存在着原理性、结构性的障碍。 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上,“公开审判”除“文革”中的短时期以外始终是一项宪法规定 地处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域的基层法院)诉讼实务带来相当的冲击乃至混乱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诉讼的复杂状况,引进任何意味着程序正义观念可能强烈冲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否提起诉讼取决于原告,但是当事人之间不得进行和解,法院也不得进行调解。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私权和解决民事纠纷,实行处分原则。 ,刑事证据法[M].台北:三民书局,1979。[6]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础[J].中国法学,1997(3)。[7]梁治平,法律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体问题。第三,两种程序的审理组织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决定再审的案件,必须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即再审审理程序中的审判组织是另行组成的合议庭。 驳回申诉,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既严重影响了审判监督案件的审判效率,又加重了当事人的诉累,增加了诉讼成本,不符合诉讼经济、效率原则。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1.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中,其价值取向应为“相对当事人主义”,即充分借鉴英美法系国家之“当事人主义”的审判经验,将举证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倾斜于当事人双方,同时保留我们自己的成功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民事诉讼的任务之一。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法律正义的内容之一,而法律正义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内容,就是不允许用非正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45.html -
了解详情
理想应该是尽量减少再审,而不是随意适用再审。本文是由我的博士论文(吴泽勇:《民事诉讼的程序自治:理念及其实现》,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的 凡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7。注释:①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方面分别有一本代表性的著作,它们是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肖建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3.html -
了解详情
删除提供一个畅通渠道。再看证明标准规则。证明标准是衡量证明责任是否完成的标准。通常认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当是占优势盖然性。在各类专业著作、教科书中,许多 的基本立场,这就是:法院的审判只要按照公正的程序进行,就能够保证审判结果的公正性。参见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7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生命力所在,没有证据就没有诉讼。然而离开法律规定去给当事人分配举证责任,不但有悖程序正义,而且也是违法的,因此民审判方式改革 民事诉讼法进行。对人民法院来说,审判式改革,不如说改良或改。民事审判式改革的目是什么?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作出不同的归纳。从人民法院工作实际来看,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81.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居主导地位,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小。在传统上,中国不认为自己的民事审判模式是属于当事人主义,同时,也不承认自己的民事审判 ,试点法院与非试点法院,在对案件进行审判时,两者所依据的审判制度和程序是有所不同的,由此就有可能导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案件,其在试点法院和在非试点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83.html -
了解详情
。[①]但是,与民事诉讼的其他理论板块相比,对既判力问题的讨论更多的是处于纯理论探讨的层面,而未能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以及民事审判实践很好 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页。[⑩][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