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有必要追究部分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这明显是自相矛盾的。不对单位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作具体的分析,而仅以社会危害性严重为由就 1415页。 (25)黄祥青:《浅谈刑法有无明文规定的判断标准兼论刑法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单位危害行为的处理》,《法律科学》2003年第1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695.html -
了解详情
)同性恋犯罪和卖淫委员会认为,维护道德不应成为刑法的正当目的。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尊严,保护公民免受侵犯性或伤害性的行为的影响,为 在于,保卫国家免受那些花样翻新、难以预防而更加阴险有害的危害行为的侵袭。[24]如果排除社会道德作为刑法的保护目标,就意味着我们的立法活动是或者应该是受独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730.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故意犯罪,只有在行为人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性质的情况下,才能够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故意的罪责。哪些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质是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能够 如下: 首先,基于刑法第49条和第17条第3款逻辑关系的分析而否定无期徒刑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刑法第17条第3款与刑法第49条规定之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35.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结果的重大损失、严重后果、特别严重危害;表述行为的以特别残忍手段;表述情节的情节严重。 以上均属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该要素不从客观特征而从主观评价去 成本投入,以致重刑、死刑泛滥。但是,刑罚的严厉程度不是任意扩大的,而有其自身规律,不仅受犯罪危害程度的制约,而且受社会文明、人类伦理道德水平制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0.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结果的重大损失、严重后果、特别严重危害;表述行为的以特别残忍手段;表述情节的情节严重。 以上均属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该要素不从客观特征而从主观评价去 成本投入,以致重刑、死刑泛滥。但是,刑罚的严厉程度不是任意扩大的,而有其自身规律,不仅受犯罪危害程度的制约,而且受社会文明、人类伦理道德水平制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加以代替,新刑法在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类推制度至此彻底从我国的 。我们并不能以法无明文规定来否认这个事实,对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视而不见,或将本来危害性很大,应对其适用刑罚的行为视为危害性较小,可以免受刑罚而适用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2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比较两种立法模式,原则上不处罚犯罪预备行为的理论主张与立法模式是可取的。大陆刑法中规定了故意犯罪的预备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司法实践中追究一切故意 这样的犯罪,在认定其是否得逞时,应注意查明其犯罪行为是否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 大陆刑法学者对犯罪未得逞有三种理解:一是指没有发生法律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6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 的从重情节,不符合我国刑法界关于继续犯必须是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一般理论,因而不足取,这种情形的特点之二,在于虽然行为人实施了二个刑法分则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2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 的从重情节,不符合我国刑法界关于继续犯必须是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一般理论,因而不足取,这种情形的特点之二,在于虽然行为人实施了二个刑法分则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26.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 的从重情节,不符合我国刑法界关于继续犯必须是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一般理论,因而不足取,这种情形的特点之二,在于虽然行为人实施了二个刑法分则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