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体现不同法律部门评价的独立性及其评价后果的独立性,实施同一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基于不同法律部门的评价而分别承担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由此引起了侵权行为 行政法规范、刑法规范等是调整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法律部门。同一主体的同一侵权行为因受到民法规范、行政法规范、刑法规范等的不同评价而出现评价后果的多重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95.html -
了解详情
并鼓励正常的经济竞争是经济法的重要使命。但同时市场经济的发达天性决定了一部分经济主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取得相对优势的地位,甚至走向垄断,而垄断者会维持自己 研究。商法与经济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其区分关键在调整的主体不同。 与行政法相比较,二者主体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是笔者在解决经济法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物权行使对于公共利益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因此,以界定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权属纠纷为主的行政裁决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护和促进 必要、适当、有度,即遵守比例原则。 (一)比例原则及其内容 比例原则理念起源于德国行政法基本的假定是,行政行为不应超越实现预期结果必要的限度。[21]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3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规定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种形式。[13 ] (P166)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可依据责任形式的法律性质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 , 完全可以认为二者是同一责任形式, 都是强迫责任主体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但无论是行政法学者还是刑法学者都会特别强调二者的区别, 并且不惜笔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35.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特征。据此推论,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制度变迁中,民商法的主体以市民(自然人和法人)为主及其约定大于法定的规范特征,使民商法制建设类似 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经济法作为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决定了通过国家力量促使经济法摆脱上述对民法、行政法、经济政策路径依赖的法制低效率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93.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司法实践部门的当务之急,借用王明扬先生阐述的法国行政法上行政主体之名称,成为理所当然。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从法国、日本等国移植而来,但却与他们 组织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并独立承担行为的后果。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强调形式上的责任,认为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就是承担行为后果的具体表现,严格地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96.html -
了解详情
,几乎默默无闻。笔者认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与行政计划具有重大差别:1.制定主体不同,国民经济与社会规划是由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和审议的,而 与探索》2003年第5期。 [11]代表性的观点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1页;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9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不作为的主观过错 (1)行政行为中的不可抗力 很多行政法学者在定义行政不作为的概念时,对于行政主体的主观方面考虑较少,有客观归责的倾向。民事 为免责事项,但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同,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不可抗力往往成为一些行政主体作为的引发因素,例如山洪暴发,政府机关抗洪抢险的义务即发生。那么这是否意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29.html -
了解详情
一切经济行为都应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行为人应承担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任何主体,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整个社会长期的经济效益负责 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相互关系中来探讨这个问题。 民法的主体平等、契约自由精神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内在和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62.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考虑税法的宏观调控职能的话,税法的行政法属性更为明显。而在行政法领域,早就有学者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地位不平等性提出了质疑,⑥主张应当确立行 要素确定原则构成税收法定主义的核心内容。 传统税法学认为,税收要素包括: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期限和地点,减免税,税务争议和税收法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1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