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也应当是一种质证行为。所以,第三十九条与第四十七条,对于质证的规定尚有不明确之处。但审判实践中,既然第三十九条,允许当事人在 实践证明,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对于诉讼公正的实现和诉讼效率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原有行政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流弊 证据的分散是指允许在不同的程序中分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情。 【三】执行的双重标准与落空的希望 从有关行政诉讼胜诉率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很少一部分行政诉讼的原告能够取得诉讼的胜利,而在诉讼胜利之后,原告面临最后 司法的一个有力例证。廖永安、李胜刚: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运行现状之考察:以一个贫困地区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范围和调解效力方面与司法调解有所区别。 3、效力上具有非拘束性。行政调解是一种诉讼外的调解,它不是行政仲裁或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同意 诉讼中的调解,具有司法性。 第三,调解的范围不同。法院调解的范围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全部民、商事案件和部分刑事自诉案件,以及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行政调解的范围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88.html -
了解详情
取证和裁决四道程序,就已经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了。此后,大体与刑事、民事诉讼程序正当化同步,行政程序的法制化迅速开展。继1989年《行政诉讼法》规定 ,《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杨建顺《行政诉讼与司法能动性: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的启示》,载《法学前沿》2001年第4期,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88.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形成不同的行政诉讼目的模式;因此,行政诉讼目的不是普适的,我们谈的是中国式的。行政诉讼目的方面的研究,我国理论界讨论较少,很多学者直接从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 研究》1996年第3期。24陈桂明:《民事诉讼模式之选择与重塑》,载于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25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4.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社会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他们应当被 的法院裁判文书中应属佳作,但正是由于缺乏个别化处理所需要的充分理由,使得其中一些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并出现自相矛盾之处。[22]四、准政府组织:一个新的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46.html -
了解详情
年《民事诉讼法》出台才正式开启行政诉讼的历史。但行政诉讼基本是沿用民事诉讼程序。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大陆的法学也得到蓬勃发展。在广大行 的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只能是被告。台湾地区行政诉讼中原告的资格是依据诉的不同而不同的。撤销之诉与请求处分之诉之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0.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过程中,与相对人的私权利发生碰撞而产生。在行政救济程序中,例如在行政诉讼程序发生以后,法院在行使司法审查权的时候,并不象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那样 可以充分借鉴诉辩交易制度和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程序的做法,即行政协商机制启动的时机可以在审查机关立案以后直至作出最终裁决之前。贯穿于所有不同性质、不同层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都很注重结合诉讼两造的具体情形作出不同程度的表面不公平而实质上较为公平的安排。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两造的权利对等自不待言,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表现得特别 最低限度加以论述。仅此而言,本文确实没有任何独创之处,充其量是对他人观点的重复。然而本文并非仅限于这种简单的再重复,笔者将正义、公正和公平融入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8.html -
了解详情
见,并在最后略述对制度变迁模式可能的另一个视角。二、一个法律概念的不同面相:司法审查之门静静启开1997年的某一天,一心渴望知晓自己为什么没有 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为了维护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