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就笼统地将行政赔偿诉讼定位为行政诉讼,或仅仅定位为行政诉讼,认为行政赔偿诉讼不能采取民事诉讼的形式而应采取行政诉讼的形式,并不符合当今行政赔偿诉讼 ,另一方当事人作为被主张承受法律义务的主体,处于防御的位置,提出的是否定对方主张的否定性主张,无须承担举证责任。 因为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诉讼的出发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1.html -
了解详情
特点,就笼统地将行政赔偿诉讼定位为行政诉讼,或仅仅定位为行政诉讼,认为行政赔偿诉讼不能采取民事诉讼的形式而应采取行政诉讼的形式,并不符合当今行政赔偿诉讼 ,另一方当事人作为被主张承受法律义务的主体,处于防御的位置,提出的是否定对方主张的否定性主张,无须承担举证责任。 因为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诉讼的出发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9.html -
了解详情
对应关系,而且当事人的举证行为与不利后果之间也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三、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证明责任性质 关于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民事诉讼法学界曾有过 ,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59-63页。 [21] [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2] 主要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4.html -
了解详情
。比如,证据法可能会授权在特殊情形下,裁判者能够改变法定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而在具体情形下作出特殊的处置,以防止出现恶法亦法效应。由此来看,民事实体法 在美国的立法中,其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的收集证据的程序制度,便是一个典型的程序性证据制度,因而它被规定在《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中,而没有规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3.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的,如有学者指出: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中,举证责任并非自始至终地由一方当事人来承担。相反,举证责任是可以转换的。举证责任既可能从原告方转移到被告 [12] 蔡立东:《公司自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3] 西方民事诉讼理论中所指的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的转换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2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ordinaryhumanexpe-rienc.);(7)请求变更现状的当事人理应承担证明责任,等等。[3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在法律没有 版,第6页。[15]参见罗尔斯:《正义论》,转引自[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04.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当事人举证的内容及其范围和要求,以增强当事人举证的针对性。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 原告被告的适格问题,同时也包括当事人的变更问题江伟、刘敏:《论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法官的释明权》,载《诉讼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4.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使范围包括审前阶段、庭审阶段、二审阶段和再审阶段等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不同环节,审前阶段要求围绕举证及法律后果进行释明、或就争议焦点进行举证等 评估的话,它是在整体上属于职权主义色彩的、但已具有了当事人主义的若干特性的结构式样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诉讼的观念和基本原理,审判方式改革正朝着适当弱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8.html -
了解详情
乃为诉讼速率原则之使然。在现代社会中,诉讼速率是现代民事诉讼的重要价值取向。以贯彻诉讼速率为主旨,就要求诉讼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和法官当庭认证。就当事人角度 中也要载明判决理由。(见江伟、肖建国《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一文)。1964年《苏维埃民事诉讼法典》第197条规定:“在判决理由部分指明法院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体系内部来说,如果确立证据交换制度,则势必会确立举证时效制度、审前准备程序等,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色彩会逐步增强而职权主义色彩会逐步减弱。同时, 根 论行政诉讼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中国法院网 [2] 邓和军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 2003年2月26日 [3] 布伦南法官的话转参见李凯、杜建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