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贿赂犯罪相关理论的基本思路, 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核心展开刑法理论的具体研究。笔者尝试对渎职罪中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基础性关系进行形式分析, 综合评析 认定 当渎职犯罪与其他犯罪形成共生关系时,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就可能存在渎职罪与共生罪双重罪名的选择问题; 当渎职犯罪与前提罪或并发罪的共生状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刑法第417条)。 一、关于前案的性质 刑法关于徇私舞弊型渎职罪中的前案问题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分罪名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 危害结果,而只能是犯罪对象。 2.犯罪对象客观上是否存在,即前案是否构罪对渎职罪本案成立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得出前案真正的归属是犯罪对象。其实,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7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刑法第417条)。 一、关于前案的性质 刑法关于徇私舞弊型渎职罪中的前案问题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分罪名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 危害结果,而只能是犯罪对象。2.犯罪对象客观上是否存在,即前案是否构罪对渎职罪本案成立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得出前案真正的归属是犯罪对象。其实,研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0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中共有14个条文使用了徇私一词,刑法界对其性质、地位的理解及认定争议较大,为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 ,缺乏此目的则不构成该罪。但是,犯罪动机不是构成要件,对此刑法界没有争议。司法实践中办理渎职案件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是难以证明徇私的存在。不过,如果将徇私在性质上理解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86.html -
了解详情
罪。例二:行政执法人员乙出于徇私动机,通过毁灭、伪造证据的方式,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众所周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以 下,如果舞弊行为并没有超出特定渎职罪客观要件的范围,只能认定为一罪。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丙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只要舞弊行为限于招收公务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206.html -
了解详情
间接适用的可能。因此按照目前的立法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对渎职犯罪不能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笔者认为,渎职罪都应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首先,渎职犯罪是国家公职 治吏的决心和信心。 其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具有其他刑罚无可比拟的预防犯罪的作用。对犯罪人施以刑罚,其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预防。其一,犯罪人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109.html -
了解详情
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刑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内容提要」关于渎职罪的主体认定,应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含义作扩大理解,包括“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 牵连犯的处罚,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比照这款规定实行从一重处[5].主张对渎职罪中的牵连犯原则上实行数罪并罚的观点,则提出如下理由: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结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管对象的犯罪行为为造成的。如重大责任事故引发的渎职罪,导致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公共财产重大损失是客观存在,既是 在没有把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下,犯罪目的对衡量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收集渎职罪中盲目型的犯罪目的证据要紧紧把握过失型渎职的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102.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情况依照玩忽职守罪或者比照徇私枉法罪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检举,揭发本决定所列犯罪行为的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依照报复陷害罪追究刑事 。 (三)贯彻国家工作人员从严的精神,严格执法。在已往的司法实践中,对渎职罪的追究存在许多误区,除了法条规定较为粗疏以外,主要是思想上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09.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情况依照玩忽职守罪或者比照徇私枉法罪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检举,揭发本决定所列犯罪行为的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依照报复陷害罪追究刑事 。 (三)贯彻国家工作人员从严的精神,严格执法。在已往的司法实践中,对渎职罪的追究存在许多误区,除了法条规定较为粗疏以外,主要是思想上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