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异议能否成立的问题,涉及到索赔的依据亦即商品的检验问题。《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规定,"(1)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 后的3日内向卖方发出检验不合格的通知,而且始终未向仲裁庭提交任何足以证明上述货物质量不符的检验证书,说明其声称的质量问题,没有经相关检验机构检验。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58.html -
了解详情
主题:当事人之间的习惯操作不能对抗合同的规定 合同价格与时价之差为合理的利润损失 案由: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货款支付争议 一、案 情 申请人A公司与被申请人 合同价格与时价之差为合理的利润损失 根据《联合国根据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声称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一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1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因,致使本合约不能履行,部分或全部商品延误交货,卖方概不负责。本合同所指的不可抗力系指不可干预、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The Seller : 本合同之签订地、或发生争议时货物所在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被诉人为中国法人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除此规定外,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494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亦循此路径。中国政府批准加入《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这一事实便已表明中国法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自始不能 为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我国台湾地区等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所继承。无效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依缔约上过失责任相关规则处理。在中国大陆的民事立法上,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66.html -
了解详情
Case summary 2015年6月左右,捷克某公司(以下简称捷克公司)联系我咨询一起国际货物买卖纠纷。案情如下:捷克公司从广东佛山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公司) 的货款中扣除;2.广东公司将在指定时间内将尚在捷克公司仓库内的货物销售给第三方,货款由捷克公司收取以抵消部分货款;3.剩余货款从捷克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546.html -
了解详情
,表示同意;当其要求继续再延迟交货的时候,遭到A’s 公司的拒绝。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决定重新签署销售合同,合同签署时间定为 2007年5月16日,合同列明的主体中销售方改为SMART-DESIGN INTERNATION LTD(以下简称“SMART-DESIGN 公司”),买方仍为A’s 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6.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受1980年4月11日制定的《联合国国际 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管辖并据以解释。上述公约未规定的事项,则应参照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4年颁布的《国际 ,应认定讼争仲裁条款有效。最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是要将争议提 交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如果根据我国国内法的规定认定该仲裁条款无效,显然有鼓励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0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因此,解决本案纠纷应适用的法律不应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由于日本丙公司系合同的一方主体,因此,本案应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作为解决 。通常采用的合理的补救措施主要有:实际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违反合同的当事人应当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以努力减少损失和满足对方需要为原则来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184.html -
了解详情
于1999年11月12日间先后签订了三份售货合约,由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出售货物总价值468,000美元,价格术语CIF鹿特丹,最后交货期限为1999年12月31 变化而得以免除。另外,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被申请人应赔偿的损失为交货期满时交货地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的差价。对此,申请人进一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154.html -
了解详情
于1999年11月12日间先后签订了三份售货合约,由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出售货物总价值468,000美元,价格术语CIF鹿特丹,最后交货期限为1999年12月31 变化而得以免除。另外,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被申请人应赔偿的损失为交货期满时交货地市场价格与合同价格的差价。对此,申请人进一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00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