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出发,根据本案事实和情节,被告人许**不具有聚众斗殴的犯罪主观故意,且情节相对轻微,危害不大。对被告许**应当予以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 ,正是因为许多法定的社会责任的落空,才使当前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法律的公正对未成年人今后人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一个公正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391.html -
了解详情
供法庭评议时参考。 一、辩护人对该案的定性没有异议,但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及作用是只起到从犯的作用,并且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 根据卷宗的 不大。被告人归案后认罪态度好,能主动坦白交待犯罪事实,有悔罪表现。根据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294.html -
了解详情
,但在主人要求其退出时,拒不退出的,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入户抢劫犯罪,客观方面首先表现为行为人采取非法手段强行入户,或者利用被害人的邀请与信任以抢劫 罪或者具有非法抢劫的动机与目的,简言之,入户行为必须具有非法性。 我们认为,未成年人、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成年人,在晚上12点钟以前,未持有凶器进入父母房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831.html -
了解详情
三付伙同他人企图敲诈而密谋写的恐吓信。近日,法院对被告人缪三付、小宝(系未成年人,化名)、金剑锋以敲诈勒索罪(预备),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 还被罚金2500元,正如他自己所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假如他将恐吓信发出,犯罪行为已完成,那肯定得蹲监几年。即使没敲诈到钱,也构成犯罪未遂,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7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规定由强奸行为所生的孩子,强奸犯有监护权的规定。从立法本意上看,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法律保护王某的监护权,就 种意见认为王某应当具有监护权。理由是: 一、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是父母,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才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798.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犯罪事实包括罪行和犯罪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实现刑罚的个别化。综观全案:(1)动机较单纯,三被告人作案时均系未成年人,抢劫的目的 的裁判结果,不符合刑事审判程序正义的要求。 综合本案,一审法院对三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人身危害性以及社会客观危害性,进行综合评议,对三被告人犯抢劫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51.html -
了解详情
或监护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如被监护人因不服管教,违法或犯罪情况下被强制劳教,送入工读学校或收容场所等;第五,其他原因。上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也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77.html -
了解详情
。据此,自首可以分为一般自首与准自首。 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适用于一切犯罪,旨在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判,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 谎称其只有抢夺的故意而无抢劫的故意,并且谎称其未满18周岁系未成年人,但张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向公安机关如实交待自己所实施的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68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只要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达到或超过了现行刑法规定的某种含义相当的犯罪行为,就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此类行为,如果刑法条文的用语在形式上 进行扩张解释,防止主观恶性更大的犯罪行为人逃脱法律的制裁。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拐骗儿童罪的立法意图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禁止采取各种非法手段使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85.html -
了解详情
三付伙同他人企图敲诈而密谋写的恐吓信。近日,法院对被告人缪三付、小宝(系未成年人,化名)、金剑锋以敲诈勒索罪(预备),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 还被罚金2500元,正如他自己所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假如他将恐吓信发出,犯罪行为已完成,那肯定得蹲监几年。即使没敲诈到钱,也构成犯罪未遂,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