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作为形式构成。但不作为也是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我国刑法理论上,在论述不作为犯特别是不纯正不作为犯时,通常举 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128页。[2]详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组织编写:《刑事法专论》(上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3.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过失,而破坏交通工具罪要求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2)客观行为不同。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本案被告人杨政锋的行为既触犯了破坏交通工具罪,又触犯了故意杀人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想象竞合犯”。所谓想象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7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学者在论述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通常举的例子就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行观点,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进程基本上处于排他性支配关系之中,尽管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多持间接故意的态度。 #p#副标题#e# 在本案中,行为人许某交通肇事撞伤行人后逃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50.html -
了解详情
手段抢劫致人死亡的,适用结合犯的法条即可。我国刑法没有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的结合犯,因而以故意杀人的暴力手段抢劫致人死亡的,只能与过失致人 数问题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肖中华) #p#副标题#e# -[1]参见廖福田编著:《刑法分则的理论与司法实践》,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606-607页。[2]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49.html -
了解详情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三十一条及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于1998年1月9日判决如下: 1.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宋 朝相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主要问题 1.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不明确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如何定性? 2.犯罪的具体情节对量刑有何影响?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720.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翁自力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翁自力的辩护人提出,翁自力仅有 ;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寻衅滋事罪是从1979年刑法流氓罪中分离出来的,流氓动机是寻衅滋事罪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公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50.html -
了解详情
某一吩段,害怕被害人将其偷自行车的秘密泄露出去,而产生杀人灭口的念头,其故意杀人的动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案件妖考被告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其犯意发生突然 ,根据刑法第I7条第2款规定,陈某的绑架扦为不爲于刑法追诉的范围,整个案件成立故意杀人罪。第一种意见的过程说明是正确的,而结论却是错误的,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785.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物质、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客体性质如何,在刑法理论上是素有争论的。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爆炸等犯罪的前提。 # 、生活的地方实施这些行为为标准,而只能是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对单门独户放火、爆炸故意杀害某个特定的人的,也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应定放火罪、爆炸罪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10.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现场后予以遗弃,并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主观故意,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种行为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明文规定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予以认定。 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之所以要对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556.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的悖离。婚姻法对夫妻间的扶养义务的规定不能当然地理解为包括刑法上不作为故意杀人罪赖以成立的救助义务,王某的行为不属于违背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 发生而不去实施这种积极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结果的产生,那么,两者之间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p#副标题#e#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前提,要求行为人对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