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上的一项通例,但依据的理论不尽相同。 第一种观点为所有权取得说,即认为票据行为是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单独行为。各持票人分别为原始取得相应的票据权利,故持票人无承受前手权利瑕疵的余地。第二种观点政策说,即认为票据权利虽与原因债权各自独立发生,但应与普通指名债权一样,受让人应当随前手权利的瑕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0219.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性及其合理性,才能架构起完善的票据法权利体系。票据抗辩的权利内容与票据抗辩行为的内容逻辑上的同一关系,上文已对票据抗辩内容予以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概括 抗辩权的行使目的在于拒绝履行持票人的请求内容。 这一概念的界定,体现了维护票据债务人利益,使票据关系各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法律上的平衡的价值功能。...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0212.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采取普通诉讼程序。由失票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主张票据权利,由法院裁定恢复行使票据权利。大多数英美法系国家采取这种做法。另一种是采取公示催告 国际通行做法,允许失票人自行选择适用普通诉讼程序或者公示催告程序来保全自己的票据权利,同时允许失票人先行通知付款人挂失止付,防止票款被他人冒领,以求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7345.html -
了解详情
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都可以作票据保证人。保证人承担的是对票据债务的保证责任。由于我国票据业务,特别是私人票据业务还不发达,公民个人作为票据 ,实践中的保证人以金融机构等法人组织为多。 票据保证人应当限于该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票据债务人不能充当同一张票据的其他债务人的保证人。因为,保证人承担票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26.html -
了解详情
起3个月内,应向其前手行使再追索权,否则即丧失该权利。 根据《高法审理票据纠纷案司法解释》第十三条和第十八条之规定,前述四种情形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所指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第三种和第四种所指的追索权,不包括对票据出票人的追索权。 上述时效的规定都适用民法上有关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有关规定。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18.html -
了解详情
变动的权限,他的变动就是“变造”。 变造的后果:《票据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票据上其他记载事项被变造的,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不能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者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 (3)更改,是原记载人所为或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17.html -
了解详情
付款人拒绝承兑,或付款人拒绝付款时,持票人如果不在法定期间内作成拒绝证明,票据权利就会因时效期间届满而消灭。《票据法》第17条中规定,持票人对支票 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不行使的,归于消灭,即属票据时效制度。为防止票据权利因时效期间届满而消灭,就应当采取必要行为,保全权利。 保全行为有提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416.html -
了解详情
凡取得票据时是善意或无重大过失的,就合法地取得票据权利。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 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4.凡是无代价或不以相当代价取得的票据,不得享有优先于前手的权利。因税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558.html -
了解详情
凡取得票据时是善意或无重大过失的,就合法地取得票据权利。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 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4.凡是无代价或不以相当代价取得的票据,不得享有优先于前手的权利。因税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196.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中的地位。金融犯罪是指以伪造、诈骗及其他方法侵犯银行管理、货币管理、票据管理、信贷管理、证券管理、外汇管理、保险管理及其他金融管理,破坏金融秩序,情节 管理,破坏金融秩序,情节严重,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新刑法中涉及票据的金融犯罪即票据犯罪有四个罪名,分别是:第177 条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1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