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 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故意杀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1059.html -
了解详情
同案犯在逃)设法进入北京市某公交车站附近一报亭盗窃,后因未盗取到财物,为泄愤放火将报亭烧毁。此报亭位于城市道路路边,南侧有一片小树林,约有树木50棵 雨,气候相对湿润,该报亭的焚烧依据常理不会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火灾。 最后,放火罪属于危险犯,即使没有造成危害共安全的严重后果,但是有可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59.html -
了解详情
种意见认为,甲只是知道乙家乙在家,其儿女可能在家,也可能不在家,也就是说甲的放火行为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危害乙家四周房屋的安全,符合放火罪的构成 本质的区别:(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特定人的生命权利,而放火罪侵害则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及不特定的公私财产权;(2)侵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58.html -
了解详情
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 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故意杀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0099.html -
了解详情
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案中的刘某是因为家庭矛盾泄愤而放火,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放任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故意的 作为引火物,意图通过燃烧衣物、床等引起重大公私财物的燃烧,这种情况应以放火罪论处。本案中的当事人住所地是房屋紧密相连的街区,如果被告人没有被他人拦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609.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的修改,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 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115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731.html -
了解详情
某的行为应定何罪。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交通民警的执法行为,构成妨害 ,并威胁到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车辆的财产安全,因而,危害到了公共安全,符合放火行为的认定对此,有反对意见认为,张某点燃的只是属于自己的财物,因此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01.html -
了解详情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来进行处罚。由此可见,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放火案件中,公私财产是否遭受重大损失,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一个重要尺度。 由于 中,之所以特别强调数额,主要是因为数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行为的危害性程度。在放火罪加重构成的客观要件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个数额要件同样缺失不得。 那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57.html -
了解详情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来进行处罚。由此可见,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放火案件中,公私财产是否遭受重大损失,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一个重要尺度。 由于 中,之所以特别强调数额,主要是因为数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行为的危害性程度。在放火罪加重构成的客观要件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个数额要件同样缺失不得。 那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931.html -
了解详情
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处罚年龄不同,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听任火灾发生。这时行为人主观罪过已转化为间接故意,因而构成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放火罪,不应再以失火罪论处。 第 3 页 (二)失火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9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