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就业、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劳动保障监察和信访等公共服务。3.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 ,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建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以上涉及基本建设项目的,需按程序研究论证批准后实施。五、保障措施(一)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
//www.110.com/fagui/law_388066.html-
了解详情
监察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新的监管模式。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处理工作,大力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市、县(市、区)两级劳动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管理,扩大创业培训范围,严格创业培训工作程序,确保创业培训质量。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积极筹措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扩大 ...
//www.110.com/fagui/law_384340.html-
了解详情
决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应指定两名以上仲裁工作人员,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 被指定的仲裁工作人员,遇有《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况时, ,采取仲裁会议的形式。裁决案件,可以当场决定,也可以会后决定。 第十九条 仲裁会议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核对当事人身份和代理权限; (二)宣布仲裁纪律和 ...
//www.110.com/fagui/law_63011.html-
了解详情
或撤销迅速通知争端各方及其认为适当的其他缔约国。5.在争端根据本节正向其提交的仲裁法庭组成以前,经争端各方协议的任何法院或法庭,如在请求规定临时措施之日起两 节而仍未得到解决,经争端任何一方请求,应将争端提交附件五第二节所规定的调解程序:(1)一个沿海国明显地没有履行其义务,通过适当的养护和管理措施, ...
//www.110.com/fagui/law_6002.html-
了解详情
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 解决 条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 ...
//www.110.com/fagui/law_5454.html-
了解详情
听取意见制度,逐步实行意见采纳情况反馈制度。积极推行决策听证制度,规范听证程序,逐步扩大听证范围。完善和落实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专家论证制度。 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行政调处率达到90%以上 认真组织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土地、山林等权属争议调解制度,加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损害 ...
//www.110.com/fagui/law_360307.html-
了解详情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地方立法。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 、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 ...
//www.110.com/fagui/law_297014.html-
了解详情
公示、听证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8、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公开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进一步界定行政决策事项、 矛盾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人民调解工作网络。积极构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信访、劳动仲裁以及诉讼调解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民调解工作新格局。(司法厅)对依法应当 ...
//www.110.com/fagui/law_288970.html-
了解详情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记大过至撤职处分:(一)国债承销未履行事后监督程序,造成截留、挪用资金的;(二)开展开放式基金代理销售、债券柜台交易及二级 行为受到其他处理的员工,如发生劳动争议,可向本级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百二十条复审、复核、 ...
//www.110.com/fagui/law_181975.html-
了解详情
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应当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争议,不适用本办法。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 四章处理程序第十三条有人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是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与人事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调解或者仲裁活动 ...
//www.110.com/fagui/law_61855.html-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