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中央、部、省属驻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其人事主管部门同意委托市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可以受理。第十一条县(市)、 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 ...
//www.110.com/fagui/law_238252.html-
了解详情
人只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 用人单位可根据情况设立有工会组织代表、单位代表、职工代表三方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调解本单位的人事议,各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指导调解委员会工作。第三十五 ...
//www.110.com/fagui/law_214026.html-
了解详情
军队聘用制文职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工勤人员、 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或在调解书送达前 ...
//www.110.com/fagui/law_122052.html-
了解详情
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县(区)属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第十条县(区)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市 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 ...
//www.110.com/fagui/law_61862.html-
了解详情
;(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因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公务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工伤(残)、工资、工龄 的人事争议案件。第十三条区、县(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区、县(市)属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案件。第十四条非公有制企业发生的人事争议案件 ...
//www.110.com/fagui/law_61833.html-
了解详情
、律师等担任仲裁员。第三章管辖第九条市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人事争议:(一)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以及上述各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 审查核实认为应当复审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复审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六 ...
//www.110.com/fagui/law_61561.html-
了解详情
聘用合同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和未与其建立聘用合同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因 坚持及时、公正、合理的原则,尊重个人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当事人在人事争议仲裁中地位平等。第五条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或接受主管单位 ...
//www.110.com/fagui/law_61473.html-
了解详情
协调与配合,加强与劳动争议仲裁、审判程序的有机衔接,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五、推动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加强 要会同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形式,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导,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主管 ...
//www.110.com/fagui/law_365164.html-
了解详情
协调与配合,加强与劳动争议仲裁、审判程序的有机衔接,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五、推动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加强 要会同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形式,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导,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主管 ...
//www.110.com/fagui/law_362080.html-
了解详情
协调与配合,加强与劳动争议仲裁、审判程序的有机衔接,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五、推动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加强 要会同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形式,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导,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主管 ...
//www.110.com/fagui/law_362079.html-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