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多,如果仅仅对物质损害予以赔偿显然是不公正的。对于侵犯人格权的犯罪行为(如杀人、伤害、强奸)本身也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民 事侵权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更大 的赔偿责任。 5.调解原则 调解制度是我 国首创的处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措施,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一制度的价值,并已被我国民事立法所采纳。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55.html -
了解详情
的楼梯间,而被告人并未继续行凶,而是任由受害人跑下楼报警。如果被告人心存杀人故意,不可能不趁人少的时候继续行凶,而不会在受害人仍然能跑动的 其罪行后悔万分并真诚认可应该赔偿,但对于具体金额,希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同时结合被告人赔付能力,对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245.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权利救济;国家补偿;社会保障 内容提要: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有多种模式。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传统的救济模式,但由于犯罪人赔偿 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应实行刑事被害人的多元救济模式。 刑事被害人通常是指那些由于犯罪行为直接遭受身体和精神伤害或者其财产被故意占有或毁坏的人。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74.html -
了解详情
45.2%;因交通肇事犯罪要求补偿的 762 件,占全部案件的 39.2%;因故意杀人犯罪要求补偿的 141 件,占全部案件的7.3%;因抢劫犯罪要求补偿 件数66件,总标的额832.9万元,实际执行数额24.7万元。这意味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逐年增加,而判决的执行却始终在低位徘徊。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7.html -
了解详情
】《政法论坛》2010年第5期 【摘要】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有多种模式。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传统的救济模式,但由于犯罪人赔偿能力 ,社会保障具有道义有限性。罪犯赔偿的能力有限性不言而喻,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恶性刑事犯罪的犯罪人,往往经济状况很差,甚至不名一文,即使犯罪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2.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进行赔偿。但就笔者多年的审判经验,部分被害人无法从罪犯处得到赔偿。笔者审理的一个典型案件是犯罪分子王某因故意伤害致人 有三位被害人的家属向人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随后对马加爵的一审判决中,法院虽然已经确认了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但是不能保障被告人有能力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78.html -
了解详情
对刑事被害人的损害补偿责任。所谓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因受犯罪侵害而遭受损害的且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 行为日趋复杂和多样化,恶劣的犯罪行为造成被害自然人心灵和肉体双重伤害,如故意伤害、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严重侵害了其人格权,这种伤害甚至会终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71.html -
了解详情
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为逃避民事赔偿等自报身份虚假陈述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一些被告人为逃避财产刑或者民事赔偿义务,犯罪后,故意虚构自己的身份或冒用他人身份,刑满释放就逃之夭夭,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26.html -
了解详情
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为逃避民事赔偿等自报身份虚假陈述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一些被告人为逃避财产刑或者民事赔偿义务,犯罪后,故意虚构自己的身份或冒用他人身份,刑满释放就逃之夭夭,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29.html -
了解详情
9月,张君单独或组织、指挥李泽军等人,在重庆等地持枪持械抢劫、故意杀人、抢劫枪支弹药22次,致28人死亡,5人重伤,15人轻伤,2人轻微 年6月17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期间,四位被害人的亲属共同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诉讼,要求81万元的民事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