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做出规定。根据该规则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必须是与案件具有真正利害关系的人(Real parties in interst),有真正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是指对所提起 出现商誉和名誉受损,很有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影响生产,出现经济利益的损失。该损失因原告所诉主体错误造成,应当属于赔偿范围之列。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68.html -
了解详情
作者:左丽珍 //www.dffy.com/faxuejieti/ss/200405/20040519171311.htm [12]《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效力》 作者:徐新 来源:法律图书馆 [13]《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贺小荣 《人民司法》200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以适应中国司法改革的需要,并切实保障当事人利益,体现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公告送达 实效 公正 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通常是指法院 都张贴公告内容,成本有些大;此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邮政储蓄所进行选择是必要的。 公告制度改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其他配套设施。 首先,加强普法力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9.html -
了解详情
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一、自认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及特征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①广义上的自认还包括对他方所 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③、④黄松有主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16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315页。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此种语境下,“当事人说”也难以立足。上述争论使得对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到底如何准确界定检察机关 的困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长期以来,对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狭隘认识的结果。 我国1982年宪法第129条和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4.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其中某些诉讼制度的建构并不完全符合甚至直接悖离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平等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对被告按期提交答辩状缺乏刚性约束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5.html -
了解详情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 郑治虎 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程序,本文拟对其基本制度及缺陷加以阐述并提出一些改进设想。 一、 了相同的规定。之所以承认放弃责问权不得再对抗有瑕疵的行为,其目的在于维护程序安定。有责问权的当事人如果不行使责问权,则丧失陈述机会。 2、庭审中当事人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8.html -
了解详情
,前者代表国家,后者则处于被审判的地位。2、民事诉讼中辩论的范围十分广泛,当事人可以就案件实体问题进行辩论,也可以对案件的程序问题进行辩论,还可以对 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60页。 7翁晓斌《民事诉讼法》南京大学出版社,98年11月第一版,第85页 8参见[日]谷口安平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4.html -
了解详情
律师事务所 徐巍 [摘要]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一旦明确这一问题,就可以分清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就同一事实的不同主张是抗辩还是否认。国内 ,谁举证”这一说法,[8](P. 187-188) 或者将该规定置于被批判的地位。[9](P. 199-207) 2、双重含义说。该说认为证明责任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形成的,以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主导,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相互之间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并受 《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74。 ⑥丛日云《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4。 ⑦葛洪义《法理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