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行政案件等)。当事人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行政复议机关是否依法履行纠正违法和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职责 救济途径而导致其权利实际上无法得到救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功能。同时,也使人民法院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功能逐步得到充分的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2.html -
了解详情
认证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3,(3). [7]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J].中国法学,2003,(1). [8]甘文.行政诉讼证据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71-181. [9]林莉红.行政诉讼法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较及具体分析行政赔偿诉讼、行政裁决诉讼与行政处罚诉讼,从而论证了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效益原则及判决确定性原则相违背,并提出笔者的观点, 等一系列程序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分清是非责任,才能最终解决民事纠纷。所以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根本无法实现诉讼效益原则,而且由于附带民事诉讼会产生以下一些混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45.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政府行政观念的改变,行政诉讼引入调解制度有了正当性依据。 1、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我国实行 分权都是合于自然法则的。②行政机关在法定条件下享有自由裁量权,是行政诉讼建立调解制度的理论支撑。 2、现实状况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27.html -
了解详情
刚性行政裁判很难达到定争止纷、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然而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工作却能以柔性的方式化解矛盾,消减对抗,实现行政审判社会效益 把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原告申请撤诉时需要取得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原因,禁止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进行调解,使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完全游离于人民法院的审查范围之外,往往容易造成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9.html -
了解详情
证的规则,都不可能直接照搬。应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一)树立法律真实的理念 我国传统证据法学认为,诉讼证明不可能 合理怀疑证明标准或者大陆法系审理形式案件所要求达到的高度盖然性标准,建立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名称是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 (1)该标准的主要涵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1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再次就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明确作了规定。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第50 条规定: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可以分为申请撤诉、原告同意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并申请撤诉、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79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审查确认这个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民法院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反对者认为,公权不可处分,行政管理活动的双方当事人 放弃其行政职权的方式来促成与相对人的和解;公共利益不可出让,如果在行政诉讼中允许调解,无疑为行政主体拿公共利益与相对人进行交换,结果导致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10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根据这一规定,在行政诉讼中,司法审查的对象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的,而必须与其他证据联系在一起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行政诉讼中,采用间接证据应注意:⑴间接证据必须真实;⑵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4.html -
了解详情
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公信度。 因此,反思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的内在缺陷并提出改革的构想,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使命 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法院方可采用简易程序。7 四、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原则思考 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4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