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指出的那样,或者可将无法预见结果的意外事件纳入过失,或者可将虽认识到结果,但自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的自信过失视为故意。这显然都是不正确的。2.不注意 如果作为注意义务内容的结果预见可能性只需要危惧感的程度就够了的话,就会过于扩大过失犯的成立范围,有时与客观责任没有大的差别,……所以,我认为,在论及担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7.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过形式,多数学者认为是间接故意[1 ]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该罪的罪过形式还包括过失[2 ]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上述纷争,主要源于对不同罪过形式理论的依赖和对本罪 种误读的话,复合罪过形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解决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区分的困难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在为解决因二者区分困难而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0.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过形式,多数学者认为是间接故意[1 ]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该罪的罪过形式还包括过失[2 ]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上述纷争,主要源于对不同罪过形式理论的依赖和对本罪 种误读的话,复合罪过形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解决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区分的困难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在为解决因二者区分困难而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84.html -
了解详情
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于该罪的主观方面,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过失:行为人对该罪的结果是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却轻信 和放任之间。对主观心理的考察,我们只能通过行为人具体的外在表现来确认。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还希望或有可能去采取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1.html -
了解详情
,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第三种观点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因其驾车逃离的原因仅是为了尽快摆脱受害人谢某的纠缠。虽然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二) 在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方面,二者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间接故意是行为人对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5.html -
了解详情
至少具有三重意义,这就是:第一,在侵权行为责任的构成要件中,过失是不当行为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它与“故意”相对;第二,在侵权行为法的 它涉及到责任和违约诸要素。” [8] 一般而言,过失分为两类,即过于自信的过失(Advertent)和疏忽大意的过失(inadvertent)。前者指的是侵权行为人知道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74.html -
了解详情
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可见我国对过失犯罪立法上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根据过失犯罪所规范的内容,学理上可分为普通 规定的一类危险犯罪;一种是像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做法,仅规定某些特定的过失危险犯罪。[15]具体的立法,像德国1980年修正颁布的德意志联邦刑法典第310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0.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孙伟铭以其驾驶技术避免危害结果发生以及相信能避免结果发生之过于自信过失的辩护难以成立。 醉酒驾车肇事整个过程中,有必要、有意义对行为人的 评价。醉酒后犯罪不都构成故意犯罪,事实上醉酒后,即可能犯故意罪也可能犯过失罪,还得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作具体的分析。{2}(P13)另外,行为人驾车肇事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29.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孙伟铭以其驾驶技术避免危害结果发生以及相信能避免结果发生之过于自信过失的辩护难以成立。 醉酒驾车肇事整个过程中,有必要、有意义对行为人的 评价。醉酒后犯罪不都构成故意犯罪,事实上醉酒后,即可能犯故意罪也可能犯过失罪,还得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作具体的分析。{2}(P13)另外,行为人驾车肇事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