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动。如利用未成年人、利用精神病患者实施犯罪等等 ;所谓消极侵害,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律或道德要求去履行的特定的义务,能够履行但又 没有履行的行为。至于特定 上,作为正当防卫前提条件的不法侵害,其含义应当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某种权益 进行侵袭和损害的一种外在表现。 二、不法侵害的外延 如上所述,不法侵害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6.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奸淫幼女罪的主体[1](P710),另有认为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上述主体情节严重的,应当负 在前述隐含性的犯罪中,是否成为犯罪主体只能依赖于具体行为手段、结果、主观意图的判定而进行一一甄别,这样一来,将使得刑法分则构成要件要素的讨论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25.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和界定何谓恐怖组织即可(组织、领导或参加的行为所作用之物态对象),完全没有必要一定按体系要求将其拆分为两方面要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三、关于 规制生活、司法处断案件所必须。迄今为止人类所有国家均无有效方法对每一涉案未成年人的具体能力作出准确鉴定,故为保持大局之合理性而不得不以年龄设界作出一刀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6.html -
了解详情
在制定刑事政策时,要允许、鼓励公民参与到对犯罪或越轨行为的社会医疗网中。对此,学者指出:无论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措施,还是对精神病人或酗酒者的治疗措施。 的预防措施。但是,在国外,由民间组织的治疗性预防十分流行。治疗性预防是根据犯罪预测和经验,判断哪些人是危险的人,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预防,其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70.html -
了解详情
能成立共犯。 10.中国大陆刑法中有组织犯,属于主犯。日本和中国台湾没有组织犯概念,组织行为若未竞合实行行为,则大抵相当于教唆犯;若帮助实行犯组织 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第29条)。此外,分则规定: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的,从重处罚(第301条)。这些规定,体现了中国刑法对未成年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77.html -
了解详情
于审、惩教结合的方针,落实好结对帮扶、社区帮教等措施,教育、感化与挽救未成年人。 2、加强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毒品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应是党政机关、司法 为主体,强制戒毒、自愿戒毒为补充的戒毒体系,加大对吸毒行为的惩罚和治理;二是各职能部门、基层组织通过经常性地分析涉毒档案台帐,及时了解吸毒人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177.html -
了解详情
悔罪。同时应当指出,被告人(罪犯)在交代全部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行为及性质进行辩解,不 能据此认为被告人认罪态度不好。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在关键时刻 充分赔偿的情况下,并符合其他缓刑条件的,要更多地适用缓刑;被告人是未成年人、高龄老人、有受害经历的妇女,只要犯罪情节不是特别恶劣,本人有悔罪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也能成立共犯; 10.中国有组织犯,属于主犯。日本、台湾没有组织犯概念,组织行为若未竞合实行行为,则大抵相当于教唆犯,若帮助实行犯组织犯罪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第三百零一条规定: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的,从重处罚)。这些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未成年人和辨认能力、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9.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就同一案件事实或犯罪情节大致相似的案件,不同的法官、不同的审判组织,不同地区的法院,所判决的结果大相径庭,或者对同一案件的多个被告人量刑 被告人所在地的司法所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出具关于被告人一贯表现的社会调查报告,以作为法院量刑的参考。对此,有必要加以推广,至少应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22.html -
了解详情
反驳了反对者的第二条反对意见。他还指出,在有些情况下,对身份而不是行为进行处罚,可能是保障不容置疑的合理立法目的的更适当的方法。[16]虽说绝大多数身份或 外,他还包括一个人特定的生理和社会要素,比如男女性别、聋哑人、盲人、未成年人、怀孕妇女等。[29]二、身份概念界定之争鸣(一)主观目的是否为刑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