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第5条),确立了依法调解、自愿调解和充分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工作原则(第6条),对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成员资格以及工作方式做出了更为 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出台,随后相应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也颁布,特别是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09.html -
了解详情
等纠纷解决方式受到法治观念、司法中心观念的排斥和抑制;(3)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导致人民调解缺乏权威,效力微弱;(4)调解组织 的伟大事业,是我个人一生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司法制度与诉讼法学同仁们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所有法律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徐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2.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解决方式受到法治观念、司法中心观念的排斥和抑制;(3)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导致人民调解缺乏权威,效力微弱;(4) 的伟大事业,是我个人一生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司法制度与诉讼法学同仁们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所有法律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注释: ①国家统计局:200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06.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公平和公正,切实保障依法调解,平等自愿,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三项原则的落实。二是要特别重视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规范化水平,必须从深化民调改革的 在具体制作上要把握好针对性、逻辑性、规范性,遵行评判说理原则,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效果。三是各级法院、法庭、司法行政部门要通过培训和检查评比等方式加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6.html -
了解详情
也更艰巨。当然,这种指导主要是通过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来实现,而不是直接介入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活动。同时,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如何加强对 指导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协助做好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与人民调解工作相衔接的简捷、经济的诉讼程序,使人民法院在人民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2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范围、组织形式、调解行为 等司法途径在解决这类纠纷时往往力不从心,而人民调解在解决群体性纠纷中则有很大优势。因此,利用人民调解制度缓解法院诉讼负担,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信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07.html -
了解详情
尽快行使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的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人民法院虽会受理,但受理后查明 经有关部门鉴定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时计算一年。 (4)对于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诉讼时效从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按照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87.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2年)的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 ,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可见,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该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据调解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这一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160.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细化乃至法典确立,其最直接的动因在于通过提升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来促进公众适用人民调解机制解决纠纷的积极性,进而减少流入诉讼途径的案件数量,提升纠纷解决的和谐 日益严重化,对司法确认程序之适用要件、操作程序、作用范围、角色界域等问题的理性反思和严格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多元(放射)型对接路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5.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为了避免中途反悔或不完全履行而申请确认。与此同时,如果不完善司法确认程序的实体构成性规则和程序实时性规则,就极可能放纵该制度沦为当事人恶意串通以侵害 的权利。如若不然,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将使人民调解协议成为排斥当事人诉权的合法障碍,从而在实际上确立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的相互排斥关系。参见张永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