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承认。进行不动产登记,就是该权利获得法律承认的过程。 不仅仅设立抵押权存在着必须登记的问题,而且其他的不动产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都存在着同样的 ,他们仍然创造和接受了物权行为理论以及无因性原则,来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善意取得的作用。这一点是令人深思的。无论如何,不论是从法理上看,还是从实践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4.html -
了解详情
,该矛盾所外化出的利益状态如何,是值得很好研究的问题。与动产善意取得的情形不同,在抵押人擅自转让抵押物时,没有抵押权人和受让人竞相争夺以 主义、意思——登记对抗主义、书面——登记对抗主义”[3].其中书面——登记对抗主义不仅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还为台湾地区《动产担保交易法》和我国《担保法》所采纳。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47.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质权的标的。在此,有必要重点提及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用益物权是否可为权利质权标的的问题。 动产所有权上得设定权利质权,立法上一般无明文表述,但依法理推之,当 该物向善意之他人出质并移交物的占有,他人得否善意取得该质权,哪一个质权优先?依指示交付设定的质权与登记的动产抵押权竞存时,何者效力优先?其与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20.html -
了解详情
,该条将“转让合同有效”作为善意取得的条件之一,是对善意取得的重大误解,建议删除该项的规定。 五、关于处分共同共有财产的有关问题 此处所谓关于处分共同共有财产 二)关于主债权履行期届满后,是否应当再经过一段时间,抵押权人才可以行使抵押权的问题。 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原则上不应当有一个时间限制,但抵押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54.html -
了解详情
法优先适用原则,法庭处理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后果,应当优先适用物权法第106条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仅在不构成善意取得的情形,才适用合同法第58条关于 ,即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属不同主体,房屋抵押权与土地抵押权分属不同主体,的不正常现象。要彻底解决房地分离问题,有待于登记机构统一。但现实中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97.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有竞存抗争关系为前提,例如在同一标的物上有动产抵押权或质权时,始生对抗的问题。动产抵押权等依其本质即优先于债权,自不发生所谓对抗问题。( 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吉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28页。 [49]参见王泽鉴:《动产担保交易法上登记之对抗力、公信力与善意取得》,载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509.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的人,其取得被保护或被维持。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保护善意取得人,但善意取得一般需要构成要件:1)后来的购买者;2)支付了价款;3)不知情;4) 年以前的立法因为不保护第三人,所以也无所谓善意恶意的问题。1855年3月23日至26日的《抵押权誊记法》规定了一定范围的证书及判决,不誊记不能对抗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226.html -
了解详情
力理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笔数列表如下:(由于格式问题,编辑将图示予以略去,请见谅。) 由上表可知,设定抵押权登记,每年约有200多万笔(可惜缺少担保债权金额 其买卖契约虽届有效,就物权变动言,则属无权处分,丙能否取得A屋或B画所有权,应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 其采物权行为无因性时,物权行为原则上不受债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0.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动产所有权而言,就可能属于第一百零六条善意取得的效力范围。 [54] 动产抵押权虽然属于笔者的讨论范围,但由于抵押权转让的附随性特征,故不需要专门的合同 示的实践效果以及动产物权是否可以公示,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笔者暂且采纳通说。 [63] 有学者认为间接占有也具有公示效力,笔者不敢苟同。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17.html -
了解详情
抵押权具有追及效力,同时规定受让人享有涤除权,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 从以上发展轨迹看,我国立法显然是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的流通 的追及力问题;二是依判决取得抵押物的新所有权人将该物转让后,受让人能否主张善意取得?一般而言,抵押权人追及权的行使要受到善意取得的限制,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390.html -
了解详情